建议趁撤镇设街的机遇调整部分镇街的行政边界


大家都美国的行政边界都是直线,而中国的行政边界由于长久的历史原因,都是弯弯曲曲。
村与村,镇与镇,县与县。。。
如果是农村地区,问题还小一点,无非是这块田这个村,那块田是隔壁村。
但是在城市建成区之内,则会造成一栋房子分属两个镇,两个开发区等情况。
而且随着城市发展,原本农田的地方会造上马路,造上楼房,于是这种相互之间的插花地就很尴尬,管理上也是极大的死角。
因此,城市建成区之内,行政边界最好是沿大路或者大河划分。
以越城区为例,东浦和灵芝围绕绿云路,灵芝和斗门围绕上官塘,斗门和马山围绕越东路,斗门马山和东湖围绕凤林路。。。如此等等,都是相互缠缠绵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说,当然,这种调整是要省政府批准的,08年时东湖镇和皋埠镇就有过这样的调整,因此肯定是可行的。
建议上级部门能够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部分乡镇的行政边界,以使得今后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划来划去有个毛用,不是还是那群人。有个p用,自己骗自己~~~~~~~~~~~~~~~~~~~~~~~~

事实呢~~~~~~~~~~~~~

楼主别想太多了,东浦跟灵芝绿云路为界那么灵芝镇的面积更大了,东浦镇东西之间更窄了。

实在是要调整也是按行政区单元调整,比如几个街道下属的村、社区调整。
越城区从来没有按路来调整过区划,东湖镇皋埠镇主要是为了让生态园区能扩张到皋埠,并没有按铁路或者国道来调整。按村调整的。
皋埠东湖调整有几个村是按国道为界,有几个是运河为界,有几个是铁路为界,大部分位于铁路北面的五联村却划归了皋埠。说白了就是按原来的村界调的。区划调整后东湖镇中学在皋埠境内,东湖老集镇都在皋埠了这样真的好吗?

要调整先把同属于越城区实际管辖的北海街道、蕺山街道、灵芝镇、东浦镇、府山街道边界调整,袍江的边界调整就涉及拆迁赔偿高低的问题了。
比如说火车站附近已经城市化地区,后墅南边跟昌安交错地区,府山街道唯一在绍大线西面的金湖社区迁入东浦境内。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

斗门跟马山之间是可以视情况调整边界,但是也很难弄的,斗门马山的拆迁户分布在周边。如果是有合作社的那种村更加难调整。

我提议,由于老曹娥拆迁了,曹娥没有中心和根了,所以建议取消曹娥街道办事处。由东关和百官分掉,回到三十年前!

都过去了。曹娥街道是经济开发区合署的,比其他街道难撤。不如把东关街道撤销并入曹娥现实。
向前看吧,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乡镇,普通的街道。能不能融入城区才是关键,不融入城区的街道比普通乡镇要差很多的。
我觉得挺合理的,东关跟曹娥大体上以高速为界。你这样的历史包袱太重了。

每个镇独立好了~~~~

东关镇曹东乡,东关镇娥江乡,东关镇当时这样的乡有22个。 现在要倒过来吞并????东关可以消失,那柯桥这样的名字也可以取消了

都在意淫,一个区划调整也就只是想想,需要论证的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柯桥早不是乡镇的名称了。东关也不过是个乡镇,你说的东关区是因为东关集镇比较大而已。
顺应时代吧,想想松江府,想想宝安县。我就跟你想法不同,只要知名度提高叫东浦或者鉴湖都没有关系。
东浦曾经一段时间也是区公所驻地,我都没什么你的这种想法,何必的。还有什么比默默无闻更可怕的,没有名气叫什么都没用

无人区才可做到直线

放心,根本不会调整的
调整当涉及到学区问题,这是上面那些人不敢碰的东西

楼主用心了!

撤销东浦镇,所辖村社区并入灵芝,北海街道

那么也是灵芝并入东浦,因为东浦是历史地名。
你的想法太天真,灵芝东浦应该是要增加街道给越城区镜湖管委会一个名额。你还嫌灵芝镇面积不够大吗?齐贤划入地区都管不好。镜湖新区实际上是三个镇组成的。应该设三个街道。
北海街道作为市政府所在地又是市中心,又是城西,又是城北不合适。东浦南部划北海那么绍兴的二环需要重新调整到镜水路。
东浦南北隔铁路了,但是北海街道跟东浦镇也是隔铁路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一个代表性的新城西,需要增加街道或者是开发区。我是觉得东浦街道办事处南迁,脱离镜湖,纳入城西的范畴。原齐贤划入镜湖的跟东浦集镇北面的再加一个街道方便管理北站高教园以及镜湖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