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中心促发展为重点,提升黄冈发改工作业绩


2015年以来,区发展和改革局全力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克难求进、砥砺前行,干部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业绩不断提升。
(一)狠抓固定资产投资。面临宏观经济下行没有改变、投资形势依然严峻的实际,区发展和改革局加大了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监测、预警、分析与应对力度。坚持每月组织各乡镇、街道、园区召开固定资产投资督办会,对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与督办,主动服务项目单位解决制约项目投资的困难问题。2015年1月—2017年8月,市区一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3.17亿元。
(二)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市区一体多措并举,紧盯“双百”项目,细化实施方案,完善路线图,严格落实项目服务专班责任制度,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和“领导包保、干部负责、秘书协调”的项目跟踪机制,为在建项目和谋划项目提供全过程、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力争签约项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见效。2015年至今,市区“双百”在建项目共113个,完成投资任务268.4亿元。晨鸣纸业、万达广场、绿宇环保、和越机器人、索菲亚二期、万达广场、中船重工等项目相继落地开工建设。
(三)积极争取对上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及省预算内项目投资。2015年至2017年10月12日,全区共向上争取获批项目503个,总投资额129827.71万元。已争取资金199540.7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支持项目241个,中央安排预算内资金127049.28万元;省级预算内支持项目313个,省安排预算内资金72491.44万元。通过与国开行对接,我区申报的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已与国开行总部签订了协议,获得2016年第一批专项建设基金84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第三期陈潭秋故居改造、市中医院中医传承、区人民医院县级医院建设、三江流域治理等项目,积极对上争取资金。
(四)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及项目谋划工作。全区上下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抢抓“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发展、大别山试验区等一系列战略实施的机遇。认真做好全区“十三五”规划审定和发布等工作。全区“十三五”项目库,共规划项目654个,总投资过万亿元。全区共谋划了长江经济带项目4类9大重点项目,总投资441.5亿元,拟融资126亿元;谋划PPP项目93个,总投资686.7亿元,全面并入市发改委PPP项目库。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陈策楼镇于2017年8月成功入选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
(五)深入推进改革工作。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组织抓好全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方案落实。围绕全省“十大补短板工程”谋划推进一批补短板项目。区域内4家地条钢企业已经全部关停拆除到位,4家粘土红砖企业已炸窑倒烟囱。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区范围内企业单位燃煤小锅炉进行全面摸排,扎实推进“雷霆”行动。按照淘汰或改造所有2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的要求,锁定工作目标,我区目前需淘汰的燃煤小锅炉48台,截至目前,已淘汰47台,完成任务的98%。全区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黄团浠区域深度融合、跨越发展。
(六)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信息平台和联审联批平台建设。区发展和改革局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运行和项目监管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切实抓好两个专项整治工作。对区级投资联审平台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网上联合审批平台自2016年8月1日正式启动,目前100%的备案项目、80%的审批核准项目都实现了网上操作,未在网上操作的项目均已通过线下录入。积极推进全区信用信息汇集工作,信用信息系统的设备操作室于2016年装修完毕后投入使用。2017年4月,我区系统实现了与省信用信息汇集系统的实时对接。
2015年以来,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区发展和改革局获得全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区综合治理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顺利通过了档案管理工作全省一级复查。文明创建工作重点突出、活动丰富、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但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区发展和改革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优良的作风,推动全局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
一千年的历史画卷,一千年的薪火相传。发展改革创新的基因,一直流淌在黄州这座古城的血脉里。
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黄州区发展和改革局承担了全区大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不断改革创新,为促进黄州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全局内设5个职能股室,在职干部职工13人。201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发展和改革局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善”都市区目标,推进“双强双兴”、开展“四大行动”,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加强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局干部全面动员、人人参与、精心组织、团结拼搏,全面推进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争创工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再谱新篇。
2015年以来,全局上下进一步坚定继续争创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的决心和信心,局党组将争创活动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争创计划、方案、措施贯穿于日常各项工作实践之中,大力营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积极夯实文明建设基础,将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强化文明创建氛围,促进全局整体联动
文明创建工作群众是基础,措施是保障,领导是关键。据此,区发展和改革局将创建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调整创建专班,制订创建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创建网络,采取一级抓一级的方式,形成了由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人员协助管的整体联动机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动力。全局党员干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自觉地加入创建活动之中,全局上下形成了不甘人后、奋勇争先,人人懂创建、大家谋创建、处处兴创建的新风尚。
(二)加强干部理论学习,促进整体素质提高。
区发展和改革局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机关干部素质的重要手段,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阵地,采取干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周五下午组织讨论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章、准则、条例等,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使党员干部正确地领会精神实质。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红安、陈潭秋故居、区廉政教育馆、企业和驻点村开展活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讲授廉政党课等。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每个党员都受到深刻的党性教育。组织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从而推进机关作风明显好转。2015年以来,局班子成员共讲党课12次。建立“党建微信课堂”普及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目前,“党建微信课堂”已启动1年多,共发布相关信息1000多条。
(三)加快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服务质效提升。
切实为人民群众、为基层、为企业办好事做实事,区发展和改革局按照“主动、及时、便捷、免费”的要求,对项目立项审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创建项目申报平台,将行政许可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要求事项和操作流程上墙公布,实行专人接待,主动联系、及时通报、快速办理、免费服务,得到项目单位的一致好评,部门公信度不断提高。工作中对待服务对象坚持做到热情接待,对于手续齐全、符合产业政策的备案项目实现一个工作日办结。自2015年以来,共办理项目审批、核准152个,批复总投资113亿元;办理项目备案269个,批复总投资506.1亿元。
(四)努力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组织修订完善了《考勤制度》《公务接待制度》等10多项制度,办公室继续坚持上下班打卡和签到双机制,加强干部工作作风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的管理机制。全面查找风险点,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预防和减少贪腐的发生,在单位形成干部清正、风气纯正的政治生态。
2015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三万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践行“主动为民服务”的承诺。
(一)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道德讲堂为载体,注重诚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诚实做人、守信做事,在社会诚信建设方面起到表率作用。2015年以来,共举办11期道德讲堂,涵括“仁义、道德、法治、诚信”等等多方面内容。
(二)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与东门社区、宝塔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与东门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017年上半年,积极为东门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争取省预算内资金30万元。
(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区发展和改革局通过组织志愿者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多次组织参与中商路口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服务活动、八一路包干路段大扫除活动、义务植树活动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四)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活动。建立了机关党组织联系农村党组织工作制度。选派干部担任东湖街道长圻廖社区精准扶贫第一书记,组成2个扶贫工作队,对口路口镇邱衖村、谢家小湾村。组织党员干部到邱衖村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组织党员干部捐款捐衣。2015年以来,共深入民情责任区100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60多个。局机关党员干部共捐献衣服130多件,全部送到邱衖村、谢家小湾村贫困户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