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有个鹿蹄涧村,代县当地的发音是“鹿田线”。
“鹿蹄涧”怎么啦?我要是再说一句,这个村的人都姓杨,村里有个杨家祠堂,您就恍然大悟,早说嘛,就是杨家祠堂嘛!
好多人知道杨家祠堂,不知道鹿蹄涧,就像好多人知道雁门关,不知道代县一样。
鹿蹄涧这个村名是有来历的。相传杨业的十四世孙杨友有一天外出狩猎,忽然看见一头梅花鹿,杨友搭弓射箭,正中鹿蹄。他带人正要追赶,那鹿却蓦然不见了。杨友就在鹿消失的地方挖地三尺,挖出一块石头,活像一只梅花鹿,左蹄上还有中箭的痕迹。杨友觉得这是瑞祥之地,就在这里建了村庄,村名就叫“鹿蹄箭”,后来人们渐渐叫成了“鹿蹄涧”。
瞧,就是下面这块石头,供奉在杨家祠堂里,您去游览的时候,注意到它了吗?
没注意到没关系。因为您到了杨家祠堂,满脑子想的都是杨家将如何厉害,如何被潘仁美害死的故事,潘仁美是大奸臣、大坏蛋……
所以,还要告诉您,您被《杨家将演义》骗了。潘仁美不是奸臣,杨继业也不是潘仁美害死的。潘家害杨家的故事,就像上面那个梅花鹿变成石头的故事一样虚幻。
先说潘仁美。潘仁美其实叫潘美。此人是大宋朝的开国元勋,英勇善战,功劳赫赫,官至忠武军节度使,韩国公,位极人臣。而且潘美和他的儿孙们都没干过什么坏事,是都是大宋朝的好干部。
韩国公潘美
那为什么要说是潘美害死了杨家父子?真相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大宋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下令潘美和曹彬、崔彦进三员大将等分兵三路北伐辽国。辽国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打败了曹彬、崔彦进两路的进攻。这时潘美的部队已经攻下了寰、朔、云、应等州,但即将受到辽国部队的围攻。潘美召集副将杨业、监军使王侁商量对策,决定由杨业率兵诱敌深入,潘美、王侁带兵埋伏在陈家谷,打一场伏击战。
按说这种战术安排也没错。问题是杨业率兵挑战辽军,佯装败退到陈家谷,谷口却不见任何动静,被后面追赶来的辽军包围了。杨业孤立无援,敌众我寡,部下死伤殆尽,他自己在手刃百余人后坠马被擒,其子杨延玉被敌军射死。杨业被俘后誓死不降,绝食而死。
老令公杨继业
那埋伏在陈家谷接应杨业的部队哪去了?原来,监军王侁在谷口久久不见杨业的部队返回来,等得不耐烦了,率军奔往朔州。潘美制止不住,只好也率部下离开,造成了杨老令公父子的牺牲。
问题又来了。当时潘美是主帅,为什么制止不住监军王侁?这和宋朝的制度有关系,军队上的武将是要受监军的辖制,潘美真管不了王侁。
还有一点,杨业原本是北汉的武将,能征善战,人称“杨无敌”。后来他投降了大宋,作为降将,任你从前多厉害也不被同事重视。
但不管怎么说,潘美在这件事情上有一定责任。所以宋太宗在事后除了表彰杨业之外,把王侁开除军职,发配金州,刘文裕开除军职,发配登州。潘美因指挥失当,被削秩三级。
杨家祠堂供奉的杨业、佘太君夫妻像
宋太宗这个处理还是合理的。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杨家将演义》,把责任都归到潘美头上,实在是又一桩冤案。
作者:铁建晓
说这话的人一定是潘家的后代!
现实杨家后人喜欢欺负别人,如街上小混混,就因杨家将几百年的胡说八道,其实杨业也是投降兵吗?编写杨家将者真是猪狗不如,说潘美是叛徒
作为杨家将的传人,别再拿你所谓的根据来侮辱英雄
历史无从考证,想还原历史真相必须拿出真实可靠的记载,后人不能去冤枉一个英雄人物,也不能去把一个历史罪人还原成一个英雄,希望还原历史,让英雄安息,让罪人遗臭万年。
不要瞎说为潘美鸣不平了,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最公道!嫉贤妒能害死杨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些人究竟要干嘛了,前几天是民族英雄岳飞不是秦桧害死的,今天也是忠烈杨家不是潘仁美害的,干嘛总是为历史上的卖国贼反案,历史是人民写的还会错吗?
这些都是史书记载,对与错以用一种方式来教育后人摆了,你我都不是亲眼望到那段历史
这是潘家后人乱编的
别乱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