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过几天学校,也关注过关于学校和教育的一些事,听说了县管校聘这个政策后。我去查了下各种资料。有几点认识和担忧,分享出来给大家。不知道现在还在当老师的人怎么想,看不看好这个改革。
县管校聘是打破铁饭碗?其实只是流动铁饭碗。看了绍兴最早试点的嵊州的文件,改革无关乎编制,只是在编制内实现教师的跨校流动。给学校更多的人事自主权,当然这种自主权是岗位设置和教师聘用上的,无关乎事业单位的编制改革。当然文件上面也有待岗两年,不服从教育局岗位调剂,解聘一说。不过我估计这也就是最后的杀手锏,对于多数老师来说,需要面对的还是岗位调动,和待岗期间的工资待遇降低。
学校内的教师确实有少数不合格的,县管校聘应该说出发点是为了权责统一,应对所有人缺位。谁使用教师?谁最直接的了解每个基层教师?谁最了解一个学校的师生对比情况?当然是学校和校长。给学校聘用教师的权力,当然有助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这是在理想状态下。搞这种改革,确实也是有他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学校有所有公办单位的通病,权责不统一。过去我从私营企业去民办学校,就能感觉到,因为体制的问题。所有管理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在私企合格者上,不合格者下,只需要一个月。对于工作既不努力,也没有工作能力的人,作为部门负责人我大可以疾风暴雨。但在学校,互相之间有民主测评,你好我也好。编制内大家谁也奈何不了谁,领导得罪一个不能开除的下属,无异于给自己树敌,粗暴点讲,就是不会做人。最后大家一团和气,互相吹捧,三分批评,七分表扬,只能连哄带骗。公办学校校长不是产权所有人,不像私企可以解聘不合格人员。这是所有公办单位的通病。用人能进不能出,工资调整还只能意思意思。再简单点说,产权所有人既有考核工作的权力,也有考核的动力。而作为管理人的校长,其实和所有老师的编制身份是一样的,有管理责任,却缺乏管理手段和管理动力。体制所限,既然不能动大手术,就动小手术。学校无法决定谁进体制,但能在编制内主导岗位流动,也不失为折中之策。
上文是在理想状态下,改革的立意是好的。但正真实行起来,我觉得还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困难。比如,县管校聘会不会让校长的权力寻租现象变严重,过去我听说过一件事,初升高以前是有择校生的,教育局统一划线,校长有权决定收多少赞助费。因此重点高中校长的能量,在有些小县城不低于教育局长。而在绍兴上虞前几年还有件有意思的事,部分女教师为了岗位流动和教育局长保持不正当关系。这个改革下,校长们会不会前赴后继。
县管校聘会不会让老师对学校管理层的民主监督,流于形式。过去很多老师会举报学校领导层的一些贪腐行为,现在恐怕很少会有老师敢了。毕竟关系到饭碗了。
县管校聘会不会加剧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既然县管校聘其实不是打破铁饭碗,编制还是在的,只不过岗位跨学校流动,会不会加剧城乡教育资源不公。因为,过去学校内也有过这种流动,无非两个方法。一个本校内跨专业调动,让不合格的数学老师去教体育、音乐、政治。要么从城区学校流动到不方便的山区学校。前者的潜意思还是应试教育为主,“不重要”的科目,配备“差的”老师。而后者,就是把山区学校当作垃圾桶了。会不会导致本来已经不公平的教育资源,更加不公平?
回到上面的话题,如果是私企员工对老板负责(干的不好下岗),老板对市场负责(经营的不好,破产)。那么学校不会破产,在中国中小学教育并不是市场机制。在这种改革给了校长类似所有人的权力后,权力会不会失衡。如果校长只对教育局负责,那么很容易造成,至上而下一连串的裙带关系,被淘汰的和被晋升的未必是按照能力衡量,按照过去的惯例极有可能因为裙带或者“情商”。所以,我觉得既然要改革,就要双向。教师实行聘用制,校长也需要嘛。索性应该教育局工作人员、分片中心校工作人员(镇、街道)、本校教师(专业科目骨干),按照一定比例搞一个教师委员会(群众评议)。校长也应该委员会聘用,而非任命制。
问题就是出在任命制不民主!
有的办法看似有用,其实是制造更多的矛盾和不公正!
我觉得最大的弊端是会造成校长腐败。
腐败如果是制度造成的,不改变制度那就只会越来越腐败!
一个腐败校长,祸害一校教师!
如果这样,那那些市区学校的校长笑死了,男教师送币,女教师送逼。好的教师越来越像市区靠拢,反而会造成教育不公平,而且那些市区学校里,会造成校长挤压教师,排除异己的一种手段,反正看你不顺眼,就不聘你,让你的人事关系由教育局自己是支配分流。
把国有企业一套又用到学校来了,完了
而在绍兴上虞前几年还有件有意思的事,部分女教师为了岗位流动和教育局长保持不正当关系。这个改革下,校长们会不会前赴后继。--------楼主你多虑了,不是会不会的问题,因为校长们正在前赴后继中!你想想看,一个青壮年男人,独占一个内附淋浴设施套房的硕大的办公室,手下有一批渴望进步的深谙体制内进步之道的女教师,他和她们能不滚床单吗?换作你,你也滚!
老实交代,你有没有搞过
无非校长权利更大了,在学校更可以说一不二了!
50多岁的滚不动了,也是废弃股;40多岁的正是潜力股,正等着滚呢
对局长大大有利。
送货上门的多了,看谁床上骚。
校长没有人事权,的确也无法实施自己的规划。校长由教师工会选,的确是个办法
如果校长的权利大成这样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中层和校长为什么不用竞聘?
校聘方法是教育局定?校长定?中层定?还是集体教师投票通过?
看来要做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臭老九也越来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