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湖州 | 雕刻在桥上的时光


古桥作为所处之地的历史见证,不仅是一座通行的物质载体,更是一件耐人观赏的艺术品。湖州现存的古桥大多为石桥,桥上或桥边都用石雕、碑记、亭、塔、扶拦等艺术建筑加以装饰,活泼洒脱的吸水神兽、姿态多样的水波莲花、文人墨客的楹联诗词......每一件艺术品都因为匠人的用心雕琢拥有了自己的魂魄和灵气,抚摸桥石,依稀感受到某种力量在感召着我们追寻那个时代的记忆。
▎永安桥
▼位于吴兴区,跨苕溪,又名木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桥为三孔木石组合梁桥,长18米,主孔两侧各有四条石柱,上用帽石梁连接,组成石壁墩,帽石梁两端凿兽头装饰。
▎白龙桥
▼位于吴兴区织里镇西南后林村,跨白龙港。始建年代失考,明崇祯《乌程县志》有载,现桥为1930年重建。白龙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34.6米。桥心石刻有五福同寿图,西端两侧各置石狮一对。桥两侧刻有多副桥联。白龙桥西侧有白龙观。
▎徐林普济塘桥
▼位于南浔区练市镇凌家堰村,跨大洪桥塘,又名徐林环桥。始建年代失考,重建于民国8年(1919年)。为三孔石拱桥,长40.5米,宽3.9米,净空7.5米,两坡各有踏步40级,两侧置素面栏板,栏板末安抱鼓石。桥顶栏板凿成吴王靠,栏板间嵌望柱八对,其中顶上两对雕坐狮。桥心石为变相*****图案。拱券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肩墙采用靴钉式错缝砌置法,肩墙用五对系梁相连,系梁两端凿成弧圆形。桥墩上有楹联:“徐林花盛儒林,横过双林双港。溪汇苕霅秀水,流到分水分流。”
▎芳广塘桥
▼位于南浔区练市镇凌家堰村,跨大洪桥塘,又名徐林环桥。始建年代失考,重建于民国8年(1919年)。为三孔石拱桥,长40.5米,宽3.9米,净空7.5米,两坡各有踏步40级,两侧置素面栏板,栏板末安抱鼓石。桥顶栏板凿成吴王靠,栏板间嵌望柱八对,其中顶上两对雕坐狮。桥心石为变相*****图案。拱券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肩墙采用靴钉式错缝砌置法,肩墙用五对系梁相连,系梁两端凿成弧圆形。桥墩上有楹联:“徐林花盛儒林,横过双林双港。溪汇苕霅秀水,流到分水分流。”
▎秀水桥
▼位于南浔区和孚镇荻港。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现保存完好。横跨集镇市河,南与章鸿钊故居相邻。单孔石拱桥,全长11.8米。桥额镌刻“秀水桥”名。长系石镌有楹联,已模糊。拱肩部间壁石,其头部纹饰细腻,形象生动。桥栏采用望柱石板构,线条简练。石栏有望柱八根,其顶四根柱头雕坐狮,相面而对,其余作原型镌覆莲纹。
▎利济桥
▼位于南浔区和孚镇荻港。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现保存完好。横跨集镇市河,南与章鸿钊故居相邻。单孔石拱桥,全长11.8米。桥额镌刻“秀水桥”名。长系石镌有楹联,已模糊。拱肩部间壁石,其头部纹饰细腻,形象生动。桥栏采用望柱石板构,线条简练。石栏有望柱八根,其顶四根柱头雕坐狮,相面而对,其余作原型镌覆莲纹。
▎青云桥
▼位于南浔区和孚镇和孚村,系单孔石拱桥,桥长11米,宽2.68米,高4.68米。上下各有踏步11级。桥面两侧为素面栏板,有望柱四对,分别雕石狮和莲花图案。
▎竹敦寺前桥
▼位于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里人始创(一说始建于宋治平二年),晚清时重修。 桥体用长条石交替错砌,有间壁石、券睑石外伸。其中间壁石刻有精美的如意纹饰图,工艺佳作,令人叫绝。为了保护这座古桥,20世纪旁筑新型砼梁桥,供车来人往,寺前桥成了一件名副其实的“古董”,供行人欣赏。
▎寿昌桥
▼位于德清县三合乡二都瓦窑自然村,又名上渚桥,南北向横跨上渚河。建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单孔石拱桥,长35.2米,两侧设须弥座式石栏板,间置莲花瓣望柱。建筑古朴雄健,是德清县内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桥。
摄影/肖二
图文版权属中创发股份,
转发或引用须注明出处。
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
选自十年前编辑出版的《记忆湖州》
书中照片历时长达三年的拍摄
拍摄过程中,图中景物已在逐渐消失
又加之十几年的时光,现已所剩无几
作为仅存的、最全面的湖州影像史料地方志
《记忆湖州》弥足珍贵
如有收藏意向,可以私信联系
敬请关注: 中创发股份微信号:chcnc833514
景区规划+景观 | 建筑设计+室内 | 商业空间+展陈
品牌战略+形象 | 广告工程+导视 | 创新媒体+影视
产品策划+设计 | 文创产业+园区 | 旅游产业+投资

历史的见证,要好好保护啊!

好多没有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