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放学的人潮,妻子苏英仙牵着丈夫潘剑水的手,陪着他颤颤巍巍地走出绍兴市老年大学的校门。从柯桥到绍兴,近一小时的公交车路程,丝毫没有影响夫妻俩近四年来对知识的渴求。
“夫妻俩一起上学,回家一起练习,真当是羡慕煞。”柯桥街道大寺社区的邻里都很喜欢这对爱学习、爱生活的夫妻。
退休后,夫妻两人成校友
与潘剑水和苏英仙的约见是在他们的女儿家中。一进家门,一只精致的紫色“孔雀”、一朵绚烂的“红牡丹”和一盆精巧的“向日葵”,第一时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都是她亲手做的,就是在老年大学里学的。以前在家里都摆满了,因为不少邻居朋友喜欢,她就送了人。”看到记者一直盯着苏英仙做的丝网花,潘剑水首先开了口,指着正在泡茶的老伴,显得有些骄傲。
2011年,退休在家的老两口在女儿的支持下,决定报读老年大学。苏英仙清楚地记得,当年5月,两人特意从柯桥赶到绍兴市老年大学报名,但因为没到报名时间,只好作罢。那年9月,两人报上了名。
“他从小喜欢二胡,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几十年没有练了,到老年大学后看到有二胡班,他可乐坏了。”听苏英仙说,夫妻俩对去老年大学上学充满了期待,尤其是潘剑水,报了自己最想学的二胡班,特别兴奋。
而苏英仙报读手工工艺课学习丝网花,是因为最初想报的课满员了。“那时候不知道丝网花,看到老师制作的花都惊呆了,没想到现在自己也会做了。”说起丝网花,苏英仙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就这样,从2011年开始,夫妻两人成了校友,开始了自己的“求学路”。
大病初愈,就急着想上学
因为学习的课目不同,夫妻两人的上课时间分别在每周四和每周一。每次上学回来,苏英仙总是要花上较多的时间,将老师上课提到的要点、笔记复习一遍,把课堂上未完工的丝网花做好。而潘剑水总是趁着晚饭后的时间拉二胡给家人听,看到大家这么捧场,他学二胡的劲头更足了。
“不只是我,班上的同学学习都很认真,有时候课间休息的10分钟都要利用,互相欣赏自己在家做的丝网花,或者请老师指导。我现在也真的是很感兴趣,要么不学,要学就要学好。”苏英仙说。
潘剑水对学习同样很上心的。去年8月,因为小中风,潘剑水腿脚变得不利索了,请假了几堂课之后,他开始坐立不安了。“虽然我的手暂时不能拉二胡,但要是再不去听课,与同学的差距要拉大了。”潘剑水心里有些着急,就找老伴商量,不管如何去听听理论课也好。之后的每周四,就都由苏英仙陪着他去上课。
只因同学情谊深,不想“转校”
两位老人为何舍近求远从柯桥到绍兴市区去上老年大学,一直是记者困惑的问题,如果说2011年的时候是因为柯桥没有老年大学,可现在柯桥也有了老年大学,为什么依然坚持去绍兴市区呢?听了记者的提问,苏英仙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同学都熟悉了,不舍得换啊。”
“去年我中风,班上的同学一起到家里来看我,说看我没去上课很想我,我真的很感动。”潘剑水对同学来看望他的事情一直记在心里。“现在每周就盼着上课,和这些姐妹们聊天也可以学到很多生活知识,比如在家里怎么省电。”苏英仙自己说着都大笑起来。
如今,潘剑水还学习一门园艺课,家中的盆栽都是他自己打理的。他笑称,拉不了二胡,摆弄摆弄花还是可以的。而苏英仙不仅将自己学到的丝网花制作技术教给大寺社区的邻居,还计划着再报一门新课程。“以前只学一门课,是因为外孙女还小,现在她长大了,我也可以增加学习课目了。”夫妻俩互看了对方一眼,相视而笑。
柯桥成人技校里不是也有老年大学吗?何必赶到市区去呢?
玩玩而己!
老年人嘛,找点事做,活络活络,蛮好的
多出去活动精骨也好
羡慕,我退休后也上老年大学。
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