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四十年,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比看起来还要深远!


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家庭支出的观念,孩子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加上社会和教育的进步,抚养费用的投入也极大的增加了,这直接导致了二胎政策出来,中产和小康的家庭“对三要不起”的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家庭财产的观念,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认为父母财产将来反正都是子女的,因此也会觉得买房买车结婚花费由父母出钱天经地义。设想一下即使经济条件足够养二胎压力不大,在财产观已经变成如此的情况下,大孩子往往会反对二胎,有多少人敢要二胎?
这样看来,一个计划生育的政策影响有多深远?积累下来老龄化问题,因为家庭财产观的影响,经济的影响,开放二胎也补救不回来了。
大胆想象一下十年后,二十年后的景象,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负担消耗着社会主要的人力和资源,社会失去活力,内需萎靡并且偏服务业,工业能力科技实力增长乏力,国家竞争力迅速下滑,有钱人带着资本纷纷移民,经济更雪上加霜。
再往上推一步,当初让多生的政策号召影响有多深远?如果不是人为引导多生产生人口爆炸增长,也就不会急刹车出一孩计划生育政策了。
不了解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情况下,与天斗,那结果是“其乐”不清楚,“无穷”是肯定的了。

这么多退休干部要拿养老金,你们老百姓不去交,几十年后,要脱空了,所以吗人多力量大,等你们长大了,给你们退休延迟到80岁,反正你们是老百姓。

独生子女成了某些当代人的信仰,可悲可叹

独生子女政策有一个好处,改变了部分老一辈重男轻女的观点。只能生一个没有办法,就一个女孩不喜欢也只能喜欢。

老龄化是一个伪命题,既得利益者不肯改变现有不公平的分配体制才是问题所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少量的劳动力应该养得起更多老人,而况老人消费能力又不高,在农业社会,一个人一年的劳动成果只有几百斤稻谷,到了现代社会几百亩地可能只要几个人劳作,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大大节省了人们需要花在基本生活上的劳动,如果说照顾老人需要护工等人力,以后很有可能还有能作护理的机器人等出现,所有问题不是人变少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公平公正的体制才能造就的一个具有活跃的创造力和和谐开明的社会!

该要的还是会要,哪会管孩子的想法,没见过不少外地打工的都是拖一个带两的吗?

但是有些情况确实很极端的,只能生一个,检查出来甚至猜测可能是女孩,就流掉,认为的选择性别,导致独生子女这一批男孩子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