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很难找到出口的地窨院。
地窨院院门。
拾阶而上的地窨院院门。
斜坡院门的地窨院。
仍在居住的地窨院。
上山不见山
入村不见村
平地起炊烟
忽闻鸡犬声
提起地窨院,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运城黄河边的平陆县,“平陆不平沟三千”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地窨院传统的民居形制。但在相对平缓的晋中盆地,地窨院可谓少之又少。但在靠近山区边缘的一些村落,罕见地存在这种穴居型院落,虽然大多数已经荒废少人居住。
地窨院在寿阳当地被称为圪洞院,又称地坑院、下沉式窑院。由人类早期穴居方式演变而来,已有4000余年历史。“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是对地窨院最形象的描述。
沿九榆公路向东,距离太原60公里,便是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一个仅有五六百口人的小村,因为与周边村子迥然不同的地窨院、古寺庙以及神秘石碑等,被披上神秘的面纱,引来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目光。
今年9月,该村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12个部委,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南东村不乏高门大院,雕梁画栋,足见旧日繁华。但一不留神,树木掩映处,就是一座正正方方的地窨院。这种院落最令外人费神的,是找不到院门。有的走明路台阶,有的钻地道进门,有的则院套院,由前院密道方可进入……
可巧有一户地窨院,老两口正在晒秋收的果实,鸡鸣狗吠,一派祥和。如今,地窨院绝大多数已废弃不用,这样的场景愈发难得一见。
据了解,在我省忻州神池、晋中介休、运城新绛等村落也零星有这样的院落存在,但基本上都无人居住了。
本报记者周俊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