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上演路怒症!两车在路上顶牛,前四个月竟然查处了15000多起


开车上路,估计大家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交通陋习,或是夜晚全程开远光灯,或是突然连续变道,或是车窗抛物,每每遇到这样的行为,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反感,甚至还有骂人或动手的冲动。看似鸡毛蒜皮的交通陋习却是一个很大的交通隐患。
一触即发的路怒症
这是上个月发生在海宁的一个真实事件,被联合路梅园社区的监控设施拍到,当时,正值下班高峰,东向西排起了长队。不少车辆为了节约时间,直接越过双黄线,变道到对向车道,结果,一辆银白色商务车和在对向车道上正常行驶的一辆汽车杠上了。
这一杠就是二十多分钟,双方一不下车,二不相让,各自停在马路中间。即使有条件通行,两人也是各自岿然不动,结果造成这个路段严重拥堵。最后,监控中心拨打了商务车驾驶员电话,双方的顶牛行为才结束。
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学教授齐小强介绍,这两名驾驶员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路怒症表现。“开车因为压力,或者挫折,失去情绪上的控制能力,我们叫做路怒症。”他介绍。
据介绍,路怒症的研究出现于上个世纪的美国,近几年,因为路上汽车大量增加,路怒症在国内被谈及的频率越来越高。车越多,路越堵,这个症状发生率就越高。这种症状平常隐藏在我们心底,只有在遇到刺激后才会出现。
交通陋习正是路怒症的导火线
我们常说,开车别斗气,但是很多人一上路就不由自主性格大变,碰到不地道的司机横车夺道,又或者有传说中的新手开车连连急刹,本来温文尔雅的司机也会粗话连连。
交警介绍,遇到交通陋习,反感之余,很多驾驶员更有情绪的波动或者过激反应,藏在心底的路怒症可能就一下子爆发了。开车变成了开斗气车、顶牛车,或是言语、动作的交锋。
“交通陋习的产生,最关键的原因是,驾驶员为了追求驾驶的最大利益,打破了现有的规则,而且也侵犯了其他驾驶员的利益,所以特别容易引起其他驾驶员的过激反应。”齐小强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最大利益,可是一味获得最大利益,往往损害到别人,引起别人情绪上或者心理上的反应。
要根除大家潜意识里的路怒症,从目前车多路堵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实现,甚至有可能越来越严重,但是,改掉交通陋习,却是我们人人能做到的。如果大家都能文明行车,路怒症在大多数时候,也只能待在潜意识里。
鸡毛蒜皮的陋习隐患却很大
在路上开车,总是时不时碰到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汽车、摩托车等,但因此产生郁闷、生气等情绪或者过激行为的话,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既害人,又伤己,非常不值当。
去年9月,许村发生过这样一起交通事故。当时,因为驾驶员想加速通过人行横道,结果,婴儿车被撞飞,造成婴儿死亡。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倪雍强介绍,看到人行横道,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减速通行,但是在现实当中,驾驶员在经过人行横道的时候,却习惯按照自己的判断来确定是否减速。
去年5月,在海宁东西大道上,一辆垃圾车和一辆轿车莫名其妙杠上了。垃圾车一路逼着小轿车,司机口出脏话,小轿车的驾驶员火气上来了,索性加速拦截,结果两车相撞,幸好没有人员受伤。
去年11月,市区硖川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时集装箱车左拐,面包车刹车不及,迎头撞向集装箱车,猛烈的碰撞让面包车反弹回去,车头严重变形,驾驶员被卡在驾驶室中。事后,交警调查得知,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面包车驾驶员当时在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
“上路行驶,最主要的就是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因为所有的法条都是由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减速慢行、限速行驶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以个人的经验来判断。”倪雍强说。
针对各种交通陋习,海宁交警部门正在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在多个路口安装变道抓拍设施,今年前4个月,交警部门已经查处变道违法15003起,现场处罚不礼让斑马线1125起。(南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