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杀虎口,必定要说说右卫镇,山西右玉县的右卫镇。这个镇,距离杀虎口南10公里,是明代继建起的杀虎口之后,又建起来了的一座城堡,属于屯堡。去年,山西省确定十个古镇,其中就有右卫镇。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知道杀虎口,却不知道右卫镇,更不知道,右卫镇的历史建筑——右卫城。
右卫镇,就在右卫城里,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它就是善无县的所在地。数朝代之后,到了明代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明代在善无县故址上,用十七年的时间,又建起一座城,称定边卫。之后,定边卫迁走了,大同的右卫和玉林卫先后迁来,所以,称右玉林卫。清雍正初年,撤右玉林卫和威远卫,设置右玉县。
需要说明一下,清雍正三年,清朝在右卫城又设朔乐府,管辖朔州、左云、右玉、平鲁、马邑五个地方,以及内蒙古的凉城、清水河的宁远厅,府县同在右卫城。特别说明的意思,是想告诉朋友,你住的地方,曾是右卫城管辖的地域,那里曾是山西的地方。杀虎口、呼和浩特、凉城构成一个三角形,相关性很多。
之后250多年间,右玉县府,一直设在右卫镇。到了1972年,右玉县委政府才迁出右卫城,右卫城成了城关公社所在地,1984年改为城关镇,2000年恢复历史,改为右卫镇。由此可见,右卫镇就是右卫城,一个因军事设施,而建立的城,而所谓“卫”,则是明代的军队编制,人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步兵旅。
请
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右卫镇是一座方形城,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门,分别叫:和阳、永宁、武定、镇朔;四门前均有瓮城;城墙上筑有28个敌台,564个垛口,真可谓森严壁垒!6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右卫城,已经变的残破了,城门的字迹模糊了,消失了,城墙砖没了,裸露出黄色夯土,夯土墙上,长满野草,但是城堡骨架仍在,沧桑神韵仍在。
遥想当年的右卫城,也是好生了得!明清时的城里,建有大小庙宇数十余座,现存的保宁寺,曾以明代水陆画闻名,后来,画被太原博物馆拿走了,是省级文物;府署县衙机构十几处、大店铺30余家、大小儒学堂、居民小宅,遍布城内30条大街小巷,可以想见明清时期,右卫城是如此的繁华。
中国历史上,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北方民族不断入侵中原,又不断与中原融合,最终成为一个大家庭。北方安定了,战争停息,边关烽火散去,像杀虎口、右卫城这样的星罗棋布般散落在雁北地区的城堡、关隘,逐渐失去了作用。而那一段历史,转换成今日日益凋零的夯土遗迹,默默讲述着当年据守城堡者,抗击入侵者的故事。
历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走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无论乘火车,还是开汽车,只要途径雁北,就可随处见到当年雄伟壮观的古长城、古城堡,它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如今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就是在唤起人们的想象和思索。中国的版图,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是靠通商通婚、文功武卫,长期来往,逐渐形成的。其中包含的文化力量,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
杀胡口《西口》,大同府右卫,大同府左卫,张家口《东口》宣化府万全右卫,宣化府万全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