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面对红色旅游发展热潮,笔者认为南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认清客源市场和潜在需求,突出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重塑南昌红色旅游的形象,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才有可能克服目前南昌红色旅游业发展势头不劲的局面。
(一)宣传部门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使更多人了解红色旅游,支持红色旅游,参与红色旅游。省市各级积极参与,投入红色旅游建设基金,挖掘南昌红色旅游资源内涵,提升南昌红色旅游产品品位,切实加强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收集整理革命历史文献和资料力度,为发展南昌红色旅游创造条件。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尤其是调解员、导游员的政治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在一言一行中展示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加强对旅游沿线和景区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不断增强自豪感,展示新形象;加强对游客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在参观游览中不仅能陶冶高尚情操,激发爱国热情,而且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要加强对旅游沿线和景区的综合治理,通过严格整治,保持旅游沿线和景区的清洁卫生,杜绝非法经营,规范旅游秩序,改善参观环境,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强买强卖、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杜绝“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
另一方面,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宣传好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中央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积极介绍南昌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努力为广大群众参加红色旅游提供*****支持和信息服务。同时要将介绍红色旅游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影视片等充实到网页上,形成网上宣传教育平台;要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灯箱等多种宣传手段,通过书写标语、张贴宣传画、刊播公益广告等形式,扩大红色旅游的社会影响。要结合各个旅游景点的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红色旅游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把红色旅游品牌叫响,做到家喻户晓。广播影视、文艺出版部门要以红色旅游为题材,抓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70周年的有利契机,适时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具有较高思想和艺术水平的优秀作品。
(二)以游客需求为中心,构建富有特色的产品体系,打造南昌红色旅游的精品。
作为一个观光型旅游目的地,要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就需要突出旅游地魅力的根本所在,南昌即可从南昌地域文化和“八一时代”文化特色上入手做文章。因此,要形成南昌旅游的红色品牌,首先就必须深刻发掘和准确把握南昌文化的底蕴,营造一个八一时代的红色大环境,表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题,努力体现红色旅游的“特色和旅游接待的专业化水平,使游客可以深切感受到南昌红色文化的魅力:
1、吃--建立有特色的古朴清幽的小饭庄。在饭庄内提供当时革命时代的菜谱,供游客品尝,饭庄内应有相应的文化氛围,以实用、庄重、简朴为特色,红色为主基调,服务人员一律身穿绿军装,所有的字样,包括饭店的名字、菜单、提示语等都采用毛体,甚至可以重现大锅饭场景;
2、行--引进特色环保车。设置南昌红色旅游路线,配备专门的环保红色旅游车,环保车应以绿色为其主基调,车上带有电视、广播或是讲解员,为游客介绍在南昌发生的革命事迹;
3、设施--英雄城人树立精品意识,走精品路线。针对旅客的心理需求,从景点整体布局到每一座建筑、雕塑、庭园、小径,以至指路牌、路灯柱、小商亭、休息椅、电话亭、垃圾箱、洗手间和花草树木,无不精心设计,精雕细琢。从竹木草石自然材料的选用到色彩造型,都力求同红色景区主题相融合,同主体建筑互相衬托,浑然一体。
4、游--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改变单纯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科学、现代化。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尽量丰富解说内容,寓教于乐,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丰满起来。
5、购--创新以八一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不仅要包括八一起义等南昌革命历史的书籍和光碟,还应该要包括当年革命时代的特色产品,比如布鞋、纽扣、背包、徽章等;
6、娱--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不断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借助现代的娱乐设施重现革命激情,创作了一批红色影视、歌舞、戏剧作品。如举行不同规模的“红色”卡拉OK大奖赛,在人流较多的八一广场举行扭秧歌表演,邀请游客一起参加,使之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大众愿意自费购买的旅游产品。
(三)注重旅游形象细节,完善旅游大环境和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游客观光欣赏的是风景,领略的是文化,旅游形象细节是并不可忽视的。
1、征集南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口号。同时各主要旅游景区均要突出旅游主题形象,要求围绕南昌旅游整体形象,根据自身旅游产品特色制定旅游主题形象。
2、创作属于南昌自己的“红色革命歌谣”,突出“八一”精髓又要朗朗上口。
3、摄制一部南昌旅游精品名牌风光片,应突出韶山优越的生态环境、文化特色和伟人风情等。照片可以定期在八一广场进行展览宣传。
4、编制精美的南昌旅游宣传图册,既要便于旅游者携带,又要有教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利用价值,更要突出南昌旅游形象,内容应包括主要旅游景点位置、住宿设施条件、餐饮特色、购物区、娱乐场所和交通线路等。
一方面,南昌要打造城市亮化和美化工程,另一方面,新建一批有特色的休闲、会展场所,一批特色餐馆及参与性的游乐、娱乐、文化体育等项目,精心策划参与性强的旅游休闲农家乐等项目,真正实现南昌旅游产业格局的调整,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作用,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带动交通、娱乐、饮食等与旅游相关的其他产业同步发展,从而实现南昌旅游经济的腾飞。
(四)完善服务,在细节中雕琢。
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精心组织一批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把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结合起来,把参观展览与开展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城乡基层举办巡回展览,扩大教育基地的社会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可定位于朝觐“革命圣地”的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序列。各类教育基地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青少年参加红色旅游提供更多方便,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合理安排青少年参观游览,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对青少年集体参观实行免票、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兼职调解员、辅导员队伍,在接待咨询、参观引导、安排讲解等方面,提供热情、文明、规范的服务。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节假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营造庄重肃穆的教育氛围,使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以质促旅,完善服务设施,吃、住、行、游、购,明码标价,优质优价,质价相符,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同时打破各大景区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与各大旅行社联合。加大南昌红色旅游宣传促销,逐步实现多元化,达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客源互流。
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的参与性。红色旅游的组织者可设计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的产品来。发达国家有的人自己掏钱购置或租赁坦克、军车、枪炮、军装等军用物质,装扮成二战或其它历史时期的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为了体验真实的战地生活,他们甚至连食物、住宿的帐篷都如法炮制。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实现或部分实现人们的这个梦想,红色旅游就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流,达到化潜在资源为现实效益的目的。
(五)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并将“三色”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
南昌市红色旅游要在“红”字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八一”上打造精品,同时巧打“红”、“绿”、“古”三色旅游牌,利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三色旅游文化概念,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形成旅游产品组合,整合资源、整合体制、整合机制,全方位地提升江西省红色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加强区域合作,把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成为具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在更广阔的视角内谋划南昌旅游的大发展,使南昌“红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熠熠发光。
同时,红色旅游应该走开放型旅游业发展的路子,加强与周边省市的联合互动,进行区域协作开发,共同开拓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形成“红色精品旅游路线”,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整体或区段进行联合宣传促销,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谋,全力提升江西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
后记:时光流转,军旗猎猎。抚今追昔,在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的儿女满怀豪情,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为南昌在中部地区的崛起而奋发图强,为实现“全民创业、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红都”牌的亮出,表达了南昌人对历史的珍爱和发展的信心。新时代,新时期,南昌正努力探索着新的发展定位和支点。骄人的红都,愿您插上振兴和腾飞的翅膀,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在神州大地上熠熠生辉,光耀全球。
许多外地客人到南昌,基本都是半日游,看看王阁和纪念馆就走了
只有愿意住下来,才真正发挥出旅游经济的效应!
光靠门票经济,旅游发展只会越来越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