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重磅!重磅!今年都要被重磅砸晕了……”试问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2016年楼市的这把“火”烧得太旺,简直“过火”,导致2017年的楼市来得跟以往不同一些,妥妥一个“政策市”,政府三天两头丢“政策”。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底以来,全国已有40多城出台调控新政,夸张之日一天五城。还有不少政策发布于深夜时分,更显楼市紧张气氛,及政府管控态度之迫切。
放眼嘉兴地区,追随嘉兴市本级楼市限购的步伐,嘉善、平湖、海宁也纷纷举起调控大旗。4月17日上午,大家还在热烈讨论刚发布的嘉兴公积金调整新政,“平湖限购”政策突如其来,躁动全城。当大家纷纷猜测下一个谁的时候,海宁紧跟平湖、限购于深夜发布,令人猝不及防,留下一群吃瓜群众在风中凌乱。“我想静静……”
对于“平湖限购”,其实坊间早有流传,平湖很大可能会跟进嘉兴。不过昨日上午如此“突袭”还是令人感到意外,又觉得情理之中。
平湖限购!史上首次!
根据“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总要求,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市自2017年4月17日起实施住房限购措施。
一、自2017年4月17日12时起在全市范围内(不含嘉兴港区)暂停向在我市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二、新建商品住房以“平湖市网上备案信息系统”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备案时间为准,二手住房以契税缴纳时间为准。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二手住房交易双方或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凭不动产登记部门提供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证明(家庭住房状况)签订商品住房买卖合同或二手住房转让合同。违反限购规定的,不予办理相关房产交易确认手续和不动产登记。
再看海宁的限购政策,同样是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仅限购1套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温和调控,意义几何?
可以看到,平湖、海宁两城的此次限购是针对“已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表明本市户籍家庭购房不受影响;非本市户籍家庭还是可以买一套房。相比其他城市“休克式”调控来说,手段相对温和。
从目前来看,此类温和的调控政策不会对当地房价产生大影响,政府的主要目的也是以“稳”为主,坚决贯彻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
尽管力度温和,但调控出台雷厉风行,更重要的意义是传达政府对于规范楼市、杜绝炒房、降温楼市的决心,可以说是“稳楼市、稳民心”。当然也不排除在此限购政策之后(若调控未达到政府预期),接着出台限购升级版,如限贷、限社保、纳税等手段。
再次呼吁广大开发商、炒房客,“且卖(买)且珍惜”,如此行情的“黄金时代”或不久矣!!同时对于广大购房者而言,要沉住气,回归理性,千万不要“上海炒房客炒完了,自己人接着炒第二波”,如此,悲哉!
嘉善、平湖、海宁后,下一个谁?
2016年12月3日 嘉兴住房保障局发布限购政策:在市区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2017年3月21日 嘉兴住房保障局发布限贷政策:本地人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将不低于 30%,非本市户籍最低首付比例将不低于50%;本市户籍家庭购买二套房,有贷款未结清首付提升到 50%。
2016年12月21日 嘉善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实施限购:在本县中心城区内暂停向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县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
2017年3月13日 嘉善限购升级:限购范围从原先的魏塘、罗星、惠民三个街道及大云镇部分区域扩展到全县范围,同时,针对外地限购仅指向新建商品住房这条,内容中也将二手房列入限购行列。
2017年4月1日 海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文件:自2017年4月2日起,在本市购买新建商品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社保缴纳不满一年的不能享受购房补贴。
再加上昨日平湖、海宁两城的限购,嘉兴五县两区中就只剩下桐乡、海盐未有行动,那下一个会是谁,莫非又要来个“深夜重磅”?
嘉兴地区自2016年底以来的各项限购、限贷政策,反映的是当前楼市过热的、非理性状态。面粉贵过面包—平湖乡镇3月拍出最贵地王;排队抢房、托关系买房、所谓服务费等各种变相加价;按照付款额度排购房资格……楼市高歌猛进的同时,各种乱象丛生。
这背后的最大推手无疑是咱们的邻居,大魔都上海!“沪嘉同城”“环上海圈”让嘉兴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上海“土豪大妈”,这一大波上海等地的外溢购买力直接拉高了本地房价。比如平湖,单年前和年后的房价就相差了2000多。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环沪楼市不断收紧。对比环沪各个县市的楼市政策,严厉者如苏州的吴江、太仓和昆山,本地限购3套,外地限购1套,其中昆山需要一年社保;较宽松的是南通的启东(外地户籍居民购买一、二手房3年内限售)和海门(不限)。咱们嘉兴、嘉善、平湖、海宁,仅对外地户籍限购1套的力度算是居中。当然也不排除之后出台更为严厉的举措,这要看楼市接下来的发展走向。嘉论房产网与您一同关注!(来源:嘉论房产网)
肯定桐乡了,海盐估计不用限的吧
套用了人民的名义里面,光明区政府的一些说法,政府没钱了,就指望卖地,对政府来讲,特别是要政绩的,这条路纯利润,风险小,啥都不用干,自然有黑商人来接手,再两方双簧一唱,涨个几千的,啥都来了
已经五杀了。坑已经挖好了,有多少人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