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正当其时
数天前,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成烂尾工程引关注。公开资料显示,我市2009年引进公共自行车,投放7500辆,目前已建成使用120个智能租还车服务站点,投放7500辆公共自行车,有6万左右持卡人,平均每天租车量达1.5万人次,最高峰达3万人次。但运行至今,南昌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项目连年亏损,借走不还的高达2000辆。
笔者认为,大力推广发展公共自行车,迎合了当前绿色、节能、减排的大方向和主题,有助于引导市民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是发展的大趋势,虽然目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绝对不能因噎废食。身为南昌市民,我们享受着公共设施带来的便利,同时,维护好公共设施也是每位市民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某些市民借车不还的行为反映出他们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亟待提高。
笔者建议,发展自行车租赁一是要加强公共舆论宣传力度,倡导绿色交通,让低碳交通出行成为市民的自觉选择。
二是要明确责任主管部门,是否可考虑把公共自行车纳入公交体系,由市政公用集团或其他社会企业组建专业性运营公司,进一步研究运营、管理模式,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工作加快实施步伐。
三是要做好规划与建设。逐步形成网格化、系统化,向城市商业街区、综合体、广场、大型居住社区以及滨河景观和绿地系统延伸。根据城市交通规划间隔一定距离在社区、旅游景点、医院、大型商业网点等人流集中区域布设租赁站点,每个站点配置30—50辆公共自行车。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市民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市民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服务。
同时结合旧城改造、综合体建设、旅游景区、居住区和社区中心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可结合公交车站空间布置。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环保、趣味性的绿色交通工具,鼓励城市居民短途出行采用自行车交通方式。
四是要加强运行维护管理。要加强对公共自行车器械的维护,可通过车身广告收益及日常使用收益作为维护基金。建议定期对全市的公共自行车进行清洁与检查,确保行车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公共自行车失窃后的便民处理机制的研究,包括挂失、责任追究、赔偿的处理等。
总之,笔者觉得,在当前情况下改善南昌市的交通状况,要加强部门配合,建立联动机制,从投融资管理、运营管理、设备服务等多方面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给予政策扶持,探索符合南昌实际的建设管理经验。
亲,你怎么看?
自行车+地铁 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