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印象·仙庭村】时隔十八年 这个粤东“神仙村”又赛起了龙舟


“沉寂”了多年后,仙庭村方裕郑家门口的环乡溪在端午过后喧腾了起来:原来,村里中断了18年的赛龙舟活动又恢复了。
“我以前可是个好鼓手,村里赛龙舟从来没有少过我。”方裕郑说。71岁的方裕郑退休前是村里的音乐老师,打起鼓来铿锵有力,过去每年赛龙舟都是人们争着抢的好手。“断的时间太久了,现在年轻人没几个会擂鼓。今年又有人邀请我,可是胳膊腿老了,只能站在家门口河边给他们助威。” 方裕郑满是感慨地说。
仙庭村是广东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第一大村,也是浮洋人口最多的自然村。村庄四面环水,当地祖辈人就借蓬莱之寓取了个名字叫“仙庭”,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数百年来留下了赛龙舟习俗,村民求一个“飞仙可渡”的好意头,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然而水不再清,有“仙”亦难名。过去许多年,这个以“仙”命名的粤东村庄有“仙”名,却无“仙”境。
多年来,因排涝渠系管理不善、垃圾乱倒现象严重,加上水浮莲蔓延肆虐,仙庭村的环乡溪严重淤塞,臭味弥漫。这条绕村而生的河,成了村民们避之不及的“黑龙江”。村里有数百年传统的赛龙舟习俗也不得不取消。
“别说赛龙舟了,严重的时候水面满是垃圾和水浮莲,人走都走得过去。”方裕郑说。
仙庭村村主任方煜自小在村里长大,今年33岁的他告诉记者,过去环乡溪通畅的时候,不仅船只可以跑运输、端午时节赛龙舟,而且溪水清澈,还能养鱼。“我小时候经常泡在河里游泳,后来污染了,连手都不敢去河里洗了。”方煜说。
转机开始于两年前。2015年起,潮州市开展水、空气、环境“三治理”,把水环境治理当作人民群众期盼的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今年5月以来,行动再次升级。由潮州水务局牵头,国土、环保、规划、住建四部门参与开展的“水岸同治”专项治理活动正式启动,将矛头对准河面漂浮物与河岸违建。
“‘水岸同治’重点在‘两清’,也就是清理河面漂浮物、清拆河道违建。”潮州市水务局副局长郑军告诉记者,截至6月6日,潮州市共清拆河、渠、塘、库违建违占42.285万平方米,清拆率70.3% 。“河畅、水清、堤固、景美、岸绿是水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完成‘两清’,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意义重大。” 郑军说。
得力于这次行动,浮洋镇主要排灌渠系得到一次全面的整治。截至目前,浮洋镇共清理排灌渠总长度约72公里,拆除违规搭建物近1.2万平方米,清除淤泥垃圾约10.4万立方米,筑砌石篱约5万立方米,修复生态及景观隔离带面积约3万平方米。
“环境好了,生活才会更好”,方裕郑说:“‘仙庭’就是个神仙住的地方嘛,环境不好肯定算不上。”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时隔十八年,仙庭村恢复的不仅是‘赛龙舟’,更是村民们对水环境改善的信心。”浮洋镇党委书记赵荣波表示,“两清”是水环境治理的“标”,从源头减少水污染才是“本”。目前仙庭村所在的枫江流域水质仍然处于劣V类标准,下一步潮州市将在巩固‘两清’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排污管网建设,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逐渐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短板”。
如今,仙庭村不少村民表示,“以后年年都要举办赛龙舟”。仙庭村,正在追逐着往日的“光荣与梦想”。
图为18年前仙庭村龙舟赛
如果你也跟他一样喜欢民风民俗,喜欢乡村风光,对家乡文化的宣传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想与“立佳棒”分享你与家乡的点点滴滴,那么,立佳棒也愿与你一起交流,愿与你成为朋友。
来源:乡村微镜头

记得以前去仙庭的时候,这条溪就跟臭水沟无异,如今都能赛龙舟了,真是得益于“水岸同治”。

这水看起来不错。停了18年的龙舟,证明这水环境脏了多少年,既可喜又可悲。

重现光辉,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