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理说“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农民说给我一个踎着卖菜的地方吧。


李总理说“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农民说给我一个踎着卖菜的地方吧。
请宽容一些,请给进城卖自产菜的农民一点踎着卖菜的地方吧。
有些话憋在心里很久了,一直不想说。怕说出来会被一群”正义”的人拍砖(懒得费口舌),又怕政府说跟他唱反调。其实最主要原因是:你说了有用吗?能改变得了吗?
最近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
<李克强怒批城市管理:一味追求整洁不让开小店是懒政!>
文中看到:
李克强说:“我看到有些城市,街边到处是小店,卖什么的都有,不仅群众生活便利,整个城市也充满活力。但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
李克强进而强调,政府必须要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决不能光图省事:“一禁了之”。“说难听点,这不就是懒政嘛!”
李总理真是说得太好了,这才是人民贴心的好总理。
我也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管理过份强调整洁,弄得死气沉沉的没点活力就更别说魅力了,水至清则无鱼也就这个理。
看到总理这番说话,我非常高兴,一下子也觉得有了说几句的底气了。
下面就来说点事儿。
文东街(其实是包括官渡南),这里有个自发形成的肉菜市场,也有十几年了吧。由于这里的菜都是附近郊区村民自己种了挑进来卖的,不经二道贩子所以又平又靓,曾经是底层百姓买平宜菜的天堂。不得不承认我就是这里的常客,对这里印象太深刻了。在这里不但能买到全茂名最便宜最地道的农家自产菜,还有很多市井趣事。在这能找到最原始的原生态元素,一摊摊自产自销的平靓正果菜,菜摊傍那一张张憨厚的面孔,倍感亲切。
我以这里的题材,写过很多很有趣很接地气的贴子:
一文一斤?无错,就系一文一斤!
“阿姨,俾钱”!”等等,睇过够秤无正”。
瓜菜平到冇朋友,丝瓜、通菜、麦菜,蒲瓜……大部分瓜菜每斤一文以内。
大树菠萝好便宜,一文一斤求人买。
高手在民间
卖酒糟......卖米醋......卖麦牙糖......卖豆酱!
街市见卖“茭古”虫。
今早文东街实拍.恶老汉再度街头抢钱打乞儿……(图片十视频)。
大籺,大籺,一文一个,死乸大只,便宜抵食。
然而,一个这样的市场,最终还是逃不过被取缔的命运。平心而论,当初乱摆卖的确对这里的居民出行造成了困扰。但后来两边装上围栏,就基本影响不大了。就如现在尚存活的健康路市场和桥北市场一样,况且健康路的车流量比这里大得多了。这个市场活跃也不过是上午几个小时,过了十二点就基本水静河飞了。
这里还有条小巷,很少机动车走的,是菜市真正的步行街。这也是最精彩的地方,这里摆卖的清一色是近郊农民的自家菜。每摊都是一二十斤自产果菜,甚至更少。经常见到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家摆着十斤八斤的菜踎在街边卖,这些东西卖光也就十来块,但他们一个个看起来都很欢乐。
我曾跟他们交谈过,我说大老远跑这里踎半天才得这十来块,何苦来着? 他们说,这菜种了自家吃不完,丢了又太可惜,所以拿出来能卖多少钱就多少钱。也当出来散散心打发时光,多么纯朴的人多么纯朴的话呀。
但是自从整顿取缔后,就再没有这支歌仔唱了。城管时时来驱赶,要入室经营,可怜的农民卖这一二十斤菜,又不是天天都有菜卖,哪会去租个室内摊位卖菜呢?
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现在虽然被强制入室经营了,菜价也不再那么亲民了,但是早上还是人头涌涌。可见这个市场是生命力极强,附近居民也很有需求的。
但是怪现象也就出现了。性保健店、美发店、粮油副食店、参茸干货店,等等店铺突然冒出个猪肉档来了,正如俗语讲的“罂煲捞杉木”。
怎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原来这些店主也是跪地喂猪乸,求财而已。每个猪肉档月租一千元,基本成间铺的月租了。而且也不过是上午占用几个小时,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猪肉档月租比起青菜档已算便宜了。在一间小小屋子里,挤了七八个青菜档,靠门口的月租六百,里面四百。每档也就摆个几十个斤瓜菜,这样的租金菜能便宜吗?
今年菜价飞涨,所以特别怀念以前文东街买便宜菜的日子。希望有关部门重视民生,参照健康路和桥北市场,重新开放文东街市场。
体现李总理说的“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 给农民一点踎着卖菜的地方吧。

性保健店,美发店,粮油副食店,参茸干货店,等等店铺突然冒出个猪肉档来了

在一间小小屋子里,挤了七八个青菜档,靠门口的月租六百,里面四百。

整顿后,这街空落落的倍感冷清。

整顿后,这街空落落的倍感冷清。

这里不让摆菜,还不是堵得实实的?

15小门口那个新楼盘 一楼开发一个新的菜市场或者超市才是文东街示范街市,进室经营模式,全城一视同仁呀。
与健康路、桥北市场一视同仁行吗?

哎,以前红豆街体育中心好多人的,现在都冷冷清清,感觉没了以前的活力和热闹
不整治,有人投诉交通堵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整治了,又有人投诉缺乏人文底蕴,又缺少生气,怎么办呢?到底该不该整治呢?
良心贴!必须顶!

“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人们一点温暖”

桥北的,等保力东湾做好,会有一个新市场代替,那个市场自然会消失了,健康路的本来油公司小区那里就有一个三旧改造工程,可惜烂尾~
堵不如疏 疏不如引 引导一个新地方 是最为人性的方式。有需求的地方靠压抑是无法杜绝的

楼主看似很正义,其实对总理的话一知半解。总理所谓的地摊绝不可能指摆卖肉、菜、鱼的地摊。肉菜鱼的地摊不仅造成交通拥堵问题,而且恶化环境卫生,甚至是禽流感等疾病爆发的源头。当年的香港就是这样的。总理所谓的地摊应该指卖干货不留垃圾的地摊。
政策落地还很远。
这个地摊需要指定特定区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