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原文://fjrb.fjsen.com/fjrb/html/2014-07/01/content_749562.htm?div=-1
(记者 林泽贵 林世雄)6月25日,与新加坡电信的全资子公司NCS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新加坡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由此正式落户厦门并设立区域总部;28日,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共建的“大数据研究服务基地”揭牌,并成立我国首个“大数据研究实验室”……
6月,厦门市信息化局动作频频,以更实质性的步伐助力厦门市向“中国软件名城”迈进。厦门还出台扶持政策,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6年要完成“中国软件名城”创建。
近年来,厦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从2005年到2013年,软件业产值从45.5亿元攀升到了601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是厦门正在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之一。不过,软件人才严重缺口是厦门亟需解决的问题。除了重金引进高端人才外,厦门也加强了对中级软件人才的引进力度,而多层次建立专业培训机构以及加快建设的大学毕业生实训基地,如258集团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合作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化服务和发展研究中心,与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或许才能解决整个软件产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问题。
软件名城创建再添助力
6月28日,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与厦门市信息化局共建的“大数据研究服务基地”在厦门揭牌,首个“大数据研究实验室”落户赛凡信息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今后,双方将以该基地和实验室为依托,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加快厦门乃至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何谓大数据应用?举例来说,某孕妇在微博上晒出怀孕三个月的信息,网站就会推荐有关孕期三个月所需的产品,推荐的产品随着孕期增长而不断变化,甚至当孩子成人后推荐出国留学等教育产品。这种“精准营销”,其实就是大数据应用。
“除了在商业经济方面的应用外,厦门市非常重视大数据应用对政府治理、服务能力的提升。”厦门市信息化局局长孔曙光说。由国家级社情民意调查机构提供数据资源,赛凡科技提供技术支撑,高校及研发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厦门市信息化局提供政策扶持,这种由政企携手、产学研合作探索大数据应用的产业新模式,被认为是厦门市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链的里程碑动作,也是厦门市在软件名城建设上迈出的实质步伐。
事实上,为软件名城建设助力,厦门市近来动作频频。6月25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新加坡电信NCS集团正式落户厦门。未来,以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为特征的“新加坡模式”将被率先引进厦门并进行落地化探索,未来双方将在厦门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全国推广厦门的实践经验。
在孔曙光看来,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推动政府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催生更多的便民应用,丰富信息服务的内容供给,从而鼓励、刺激信息消费。
根据厦门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目标,2018年希望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1600亿元。培育年营业额超过100亿的企业一家,50亿元以上的三家,10亿元以上12家。
人才不足或成创建障碍
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厦门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突飞猛进,2006年到2013年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2013年高达601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2倍。根据计划目标,2016年要建成中国软件名城,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2018年产值更将力争突破2000亿元大关。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全国领先,智慧医疗被誉为“厦门模式”,智能交通国内首创APP应用并推广到全国,交通微信开创政府服务新模式,全国首推实时路况查询;软件园产业聚集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动漫游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尽管成就不小,但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和人才结构不尽优化等问题,已成了厦门迈向软件名城的一大障碍。据厦门市软件行业协会估算,到2016年从业人员需要二三十万人,届时缺口约10万人。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复合型人才和领军的人才比较缺乏。
在厦门积硕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勇看来,厦门软件人才不好招聘,主要是因为薪资水平低、龙头企业少等因素。他说,厦门的工资比上海、深圳要低一半甚至一倍,而房价、生活成本却不低,因此很多高校的毕业生肯定优先选择北上广深。厦门市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余红专也认为,厦门地域比较小,大型企业较少和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产业支撑度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此外,本地高校数量不多,培养能力有限,也是人才不足的一大原因。
政企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去年,厦门市正式启动“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工作,旨在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厦门在未来几年将全面扶持软件行业。
一方面,为扶持大型骨干企业,将开展“厦门软件骨干企业”评选,入选者若5年内收入增长超10%,最高可给予200万元奖励,同时,对年收入首次破3亿、5亿和10亿元的企业,分别奖励30万、50万和100万元。每年的软件产业扶持资金规模将扩大到1.5亿元以上,同时重点扶持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等行业,并在每年选择若干重点项目,给予100万至300万元不等的补助,而获得国家重大专项的,最高可获1000万元补助。对于动漫游戏企业,经认证排名靠前的作品和项目也分别给予5万到50万元奖励。
在人才方面,对于“海纳百川”计划引进的高级人才给予20万元的补贴。对于重点项目引进的人才特别是软件园三期企业引进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给予每人每年4800元、7200元、12000元的安家补贴,最多补贴三年。对参与国际知名机构培训的人才给予50%的培训费用补贴,对参加资质认证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贴。
厦门市还将加强人才培养,多层次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对于人才培训企业,经过评估可给予100万元开办费补贴,同时探索建立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共同培养软件人才的平台。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政策也向软件人才引进倾斜,从项目资金、户籍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大力支持软件人才来厦门创新创业。
不仅要技术人才,厦门市还要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的管理人才,面向政府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加强大数据知识的培训,探讨首席信息官制度,培养一批能用数据思考和管理的官员。此外,除了为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软件企业也探索建立丰富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用企业文化“柔性”留人。
造鬼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