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小镇”放飞梦想


在铜绿山大遗址公园内,大冶拟与鄂旅投合力打造青铜小镇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预计2019年底建成。这一项目的建设,为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破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一日千里,历史性的宏大战略既包括在大城市寻梦,也包括就地兴业富民。但一些镇域在建设过程中,像缩小版的城市,简单重复着现代样式的楼房、街市,拥挤、杂乱、缺少规划、特色不明。
针对这个情况,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随后,住建部公布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其中湖北省有5个,但我市无一镇上榜。
今年初,我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3—5年内,按3A景区标准打造50个特色小镇。这个利好的政策将催生我市怎样的“化学反应”?
我市紧挨武汉,且自身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可以投资建设工业小镇;襟江怀湖,山多水阔,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可以建设生态小镇。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掘特色,敢于在这片土地上心怀梦想,打造一个个“梦想小镇”。
“特色小镇”之“特”在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因此,我市在申报、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应突出三个方面:
突出优美生态环境。利用好江南丘陵的优美生态环境,建设“江南水乡小镇”“赏花摘果小镇”“田园风光小镇”。突出地域文化内涵,承载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在建设过程中,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用地方特色食品、生活习俗、人文遗迹、历史传说、自然景观等文化元素,深植文化厚土。突出产业支撑。没有产业的“特色小镇”是无根基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服务链于一体的链条,孵化新的产业业态,特色小镇才能具有旺盛的活力,才能赢得市场的热情,获得回响。
除了“青铜小镇”,研判我市的产业现状、生态特点、历史文化,还可申报茗山芳香小镇、下陆东钢小镇、黄石经济区地矿科普小镇等“特色小镇”,大冶还地桥、陈贵镇、阳新富池镇等地,也极具申报潜力。这些地方各具特色,有的以古建、青铜艺术品出名,有的可依托齐全的展品,汇集、流通天下珍玩;有的可依托湖、山、河、库特色,重点布局老年康复疗养、养生农耕体验、养心休闲度假等,打造养生小镇;有的可建成生态旅游小镇,有的可建设新型工业强镇,有的可建设成文化创意公园……
“特色小镇”的建设或许是资本的风口,但绝不应是一阵风。要通过精挑细选,合理规划,扎实建设,建3—5个梦想的“特色小镇”,将其建设成有情怀的地方、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实现这些小镇的蝶变,进而引领我市镇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