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现在基本有了新兴城市的雏形,我觉得还少些人文气息


走在柯桥基本和中国普通三线城市差不多,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是全体柯桥区人民的骄傲,因为终于有一种形态可以向世人展示,而不是寄人篱下。
当然,有人说乡下头,重复建设,小街道就忽略。
大家行走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少一种人文气息,一种细节还需做到位。比如说树木种植的距离可以近些,种一些有景观区别的树。公共厕所可以多些,标志明显些。公交出行的站点温馨一些,破旧站牌换下。学校附近一些校园特色宣传多些。还有很多,我想各位朋友比我更有感触。这些方面不得不说,越都做得比较好,值得学习。

树的距离真不要太密,一些树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就死掉了

这个可能是我世面见得不够多误会了。毕竟杭州老城区的话我觉得挺错落有致的。

什么都拿杭州的来比 你以为杭州的就一定是标准呀 杭州今年发生的丑事还少吗?

柯桥就是绍兴的一个区,什么叫寄人篱下,难道你不是绍兴人,我看你应该不是绍兴人。

大哥,上个星期的姨妈还没干?哪个城市没有自己的丑事?楼主只是拿杭州相对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来提提意见。。。。。

为什么你讲话就喜欢带着脏话。
楼主为什么不拿新加坡来比呀,更显得柯桥高大上

看了你的记录,还特意发帖吐槽小柯桥和土杭之间的事情,至少我爸妈从小都爱把我拿邻居孩子比较的,而不是薄guagua

这个人文,还真不是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就建设得好的,要靠积淀的。

其实如果老柯桥能够改造好,多少能给柯桥增加些人文气息的,只是一直都没什么动静。

我也是眼见的一些事实,群贤路上,体育馆南边的绿化,有一些在树荫下的树已经死掉了。另外,我觉得树太密,不利于草坪的生长,树下都光秃秃的了

楼主说的很对啊,人文关怀要跟上,不过估计很困难吧。
公交车站改造,甫动工就把所有站台拆掉了,老年人完全没地方坐。
公交车司机,经常超速,对乘客很无礼。技术和现代化跟上去了,但是人的精神并没有。

这话太对了,不过人文一说领导并不重视,更別說老街了,那是领导不屑一顾的地儿。

说的是南宋御街那块吗?那的设计可是拿到国际设计最高奖的,能不好么。

留下街道的古玩街也不错的。毕竟只是小街道,离黄龙还有几十里路。塘栖古镇就不说了。

现在的公交车,还不如以前绍兴日报曝光前好。绍兴日报社曝光报道什么,什么就更差。

毛主席说调查才有决策权。柯水兄厉害!

人造古迹毕竟还是假的,得靠时间

城市是需要一步步培养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个城市的人文气息很重要,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品位,新城当然得重视创建。就拿瓜渚湖的建设来说,一次比一次建设得好,现在慢步在瓜渚湖上,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但走到亭子上看看,却连个名儿都没有,这么一个长廊,没一点文化气息,就有几处有文字的地方,都是电脑上的字体,为什么不让绍兴的文人有个展示的机会。梅园能见梅了,看着很爽。但兰花那边却让人遗憾。努力吧,每个柯桥人!

你说的在理

好几次上海杭州的亲戚来柯桥,然后又去绍兴玩几天,都说怎么感觉柯桥是城里绍兴那是小镇。。。就是特别干净。。。。我无语。。。,,,绍兴市区的马路看来再不扩建就要垫底了。。。已经落后太多了。。。毕竟很多人眼中,古城=古镇。

建设的问题。别忘记还有大涤荡

与其花大钱搞人文气息,不如想办法提高 人文素质

树多种一点,树下的土多留点范围。

柯桥作为一座新兴的小城,
有着他特有的魅力,
也正是这种魅力吸引着大批的外来投资创业。
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柯桥人”,
活跃在市场、企业、建筑工地、城市管理等各行各业,
流动人口数量已持续数年维持在80万人以上,
而定居人口,十年间激增了300%。
正是这种人口的集聚于文化的融合,
成就了新柯桥包容的新文化,
更成就了新柯桥发展,创新的新精神。
如果说老是停留在老祖宗留给自己的历史遗产炫耀,
终究是会被历史遗忘的。
柯桥的人文精神,是符合发展的“新人文”。

这个得学校多育人负责

老兄很有道理。道理对的,就像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样历久弥新。不是只有停留在苏武文天祥,而是更有抗日爱国英雄。

柯桥的发展有目共睹,柯桥再增加一至两所高校,那是建设文化柯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可以发动小百花等文化团体优势,营造柯桥浓厚的传统文化,

这要和教体局协商,关键看绍兴市答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