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多少缘木求鱼之事,可以笑掉大牙。听闻绍兴搞瓜皮小帽,满族马褂,外加三字经的研学游。我总觉得不可思议。这些和鲁迅有什么关系?难道绍兴那着鲁迅这张名片要搞的是王政复古。学习鲁迅要学什么?我觉的我这个不学无术的绍兴人,还是能说上一二的,因为食肉者鄙,可能比我还不学无术。
学习鲁迅要学习鲁迅批判和质疑的精神,用绍兴话说。就是我相信那个吊毛。绍兴人有一种精神,地域自带的批判性思维。我们谁也不信,只信钱,信市场理性。管你牛逼吹的再好,文件写的再好。我们就看实效。这一点是契合新文化运动,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的精髓的,江浙之民,务实理性,不容易被歪理邪说所鼓动。鲁迅当年的思想,就有这一部分,对于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科学、民主是既坚持又质疑。对于民主他觉得要和自由相结合,没有自由的民主,就可能是多数人暴政(这点我几年前自悟,今年才看到鲁迅也有此说法,很骄傲)。在多数新文化大家将科学、民主、理性奉为圭臬用来批判旧社会的时候,他就进行了批判之再批判。
学习鲁迅,要学点鲁迅的当下性。中国社会很奇怪,怪在上百年都在原地打圈圈。很多鲁迅批判的问题,当下社会依然存在,甚至更为严重。三十年代,鲁迅批判当时的报纸:““七日一报,十日一谈,收罗废料,装进读者的脑子里去,看过一年半载,就满脑都是某阔人如何摸牌,某明星如何打嚏的典故。开心自然是开心的。但是人世却也要完结在这些欢迎开心的人们之中的罢。”当下难道不是更为严重,但鲁迅当年批报纸,当下完全可以延伸到一切报纸、电视、网站等传媒。我们更要在鲁迅当年批判的基础上,不但做范围的扩大,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深挖原因。为什么现在的媒体只敢娱乐化?用风清扬教令狐冲剑法的说法,学鲁迅不能是学一招一式,寻章摘句。而是要学习他的精神,要得其笔意。
学鲁迅还要交给孩子独立性,学习除了学习具体的知识,前人的经典和学说,要在自己的脑子中,自成体系。别让别人思想的马蹄,随意践踏你的草地。一切知识为我所用,被我之理性所审视,接受,消化,融入。所谓我注六经,学习有个主体性问题,谁在学?我在学。要会加减法,要能进的去,出得来。就像现在搞鲁迅故里研学,给本三字经就算吗?恰恰相反,古典文化不是应该全盘接受的。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理性和批判去构建独立的知识体系。古语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个是加减法。年轻时多做加法,层层造楼叠加思想。年老了做减法,减去一切虚妄、不真实,不符合逻辑和常识的知识。学习古典文化要进得去,出得来。几千年来对元典的注释、扩充、发挥汗牛充栋。吾生而有涯,学而无涯。未经审视的学习,只会让人迷失。三字经也背,菜根谭也看。千万不能在浩大和繁琐中迷失。
所以,真要学鲁迅,不能注重穿着的形式,或者一书一句的得失。要学他的独立、批判性、当下性。不然就是缘木求鱼,只得其形,未得其意。如果让我设计课程,那么,上午拿本三字经让学生畅所欲言,该不该学怎么学?下午对着目前鲁迅故里的立面改造,让学生现场发言,然后写杂文一篇。
你的意思是今天在杂谈是喷这届政府不作为的,明天都很有可能成为鲁迅???
说得不错
A是这么说。可是时代不同了。鲁迅那个时代是中国内忧外患、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那个时候批评时政,揭露弊端,唤醒民众是可行的。现在政治稳定,国力强盛,民众团结。国家内部矛盾没有鲁迅那时候尖锐。自然批评时政的文章就会少很多,温和很多。不是现在没有玩笔杆子的人才,是整个大环境不同了。
楼主的观点都没问题,我都支持,但是内在是看不见的,只有外在是看得见的,所以只能搞形式主义,政府就是做个舆论导向,至于鲁迅精神只能靠各自领会了
鲁迅故里拆掉
当下朝代,还在悟鲁迅精神的时候,老早就被查水表了
山阴是个拯救派,还有“新古典”的意味。
在面对一个磨合完毕的系统,“选择性”“批判性”地接纳,其实是一句便宜话,因为你没法准确评估某一部分的功能与价值,你只会用个人渺小又凝滞的价值观去套。很多看似无聊、做作、仪轨化和兜圈子的事情,其实只是看起来呆板,它维护的是整体性的高效。
另:我知道你不屑做逆向主义的降临派。
山阴算了吧,连我想回你的帖子都因为敏感词而PASS不了,这个国家就只能一个人说话!
民众的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绝不是专制制度统治者所希望看到的。不管报纸电视,还是官方主导的研学,也必然以愚化民众为目标的。所以鲁迅的文章到现在依然适用,因为从本质上来说,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性质与现在并没有区别。
区别大得很。鲁迅那个时代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外强虎视眈眈时代。尤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在江山统一,政同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想回到过去时句混乱,军阀割据已不可能。
政通人和。时局
名人学生会特别多。
往往都是十五到六的一班。
人的思想,人的认知,应该与时俱进,这世界上的一切落后源于信息不对等,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形态越来越接近,人种人间的交流和通婚越来越频繁,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将没有国家的界限,只有不同的地区,鲁迅的那套和过去的《商鞅变法》一样,只能当历史文献来学习了,并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了,社会在进步,一些老的理论和思想已不适用。
错错错,对对对,不想去怎么说你。但是还是要说明一点,当今中国,说话做事,一定要有一个前提条件,这样的预设条件下,有多少话能说,
绍兴文化要没落了
鲁迅杂文短小精悍、语言犀利不乏幽默,思想寓意十分深刻。很多文章百读不厌的确是名篇。鲁迅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属泰斗型人物。千年以后还会闪耀光辉。文章书法高度很少人能比肩的。
鲁迅是破而不立的手法,能让鲁馆推出什么呢,而且鲁迅也厌恶家乡,抱着厌恶心离开的
不是现在不给你说,只要不是造谣生事无中生有 你爱说啥说啥没人管你。全国各大小论坛多得去,各种文章尽情发表,言论相当自由了。我们比鲁迅那个时候不知要幸福多少。
内部矛盾没有鲁迅那时候尖锐?
现如今法治社会 民众权利意识觉醒 经济下行加剧 真的比起来 很难说
批评时政的文章不多 只是有人不敢写
不敢发 不让发而已而且批评时政并不一定是代表正义代表良心 很多的时候是作者或者作者类似一部分的人捍卫自身利益
议论就议论 干嘛带人身攻击啊你跟楼主高下立判相形见拙了
包庇坏种 ?这话也许只有你懂了
你行你上
右府大人您讲的“山阴”是霓虹国的还是华夏国的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矛盾要比现在尖锐很多的。国民党和矛盾、国民党内部各派军阀矛盾、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等等很尖锐的。就说国民党和矛盾,打了十年内战。国民党内部矛盾老蒋和桂系西北军阎锡山等都打过。工人罢工农民打土豪冲突多得去了。你去看看矛盾《子夜》上海工人怎么和资本家斗争的,资本家内部又是怎么斗争的。那时候国共斗争你也知道,死了很多的人的。文人写文章搞不好小命都没了,柔石等个五个文人说毙就毙了。这种社会矛盾还不比现在尖锐?那个时候文章发表有时候要以生命为代价的。
战士与苍蝇
一句话回你,横眉冷对百姓指,俯首甘做某某狗
你对俺爱咋办咋办。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