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新昌县城冬暖夏天不怎么炎热,历史最高39度多点,还较少受台风的侵袭,比较宜居。但近几年,新昌却沦为全国有名的火炉冠军,夏天气温高得全国第一,达到了令人翘舌的44.1℃,创浙江高温历史新纪录。走在新昌街头,往往汗流浃背,闷热得狠,犹如在桑拿房,记得新昌气象部门在解释原因时说其中的一个原因,新昌县城是浙江省最狭长的县城之一,有10多公里长,长度是越城区的2倍,宽度却只有1公里左右,受地理所限制,新昌县城三面环山,唯一的开口朝向嵊州。由于近几年,在开口朝向嵊州处的七星造了一些高楼,不利于新昌散热。但新昌的南岩和城北还是高楼不多,还能朝嵊州散点热的。
可是目前由一些迂儒酸丁的规划人员和头脑发热的个别领导制定的《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纲要》,却提出要把新昌嵊州交界处建设成开发开发强度最高、超高层建筑最密集的地区,这种愚蠢的规划等于堵住了新昌仅有的散热通道!嵊州东西方向开阔,新昌却只有这么一个散热口,还要堵住这个散热口,势必造成新昌夏天气温很高,成为全国有名的火炉冠军!让新昌变得很不宜居!是可忍孰不可忍!!
坚决反对《嵊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纲要》,新昌嵊州交界处只能建造一些低密度低层的建筑,比如休闲场所,广场、绿化地带等!只有这样新昌城的散热通道才会畅通,才会宜居。下面是那个愚蠢规划的原文:
1.“相向发展”,共建嵊新城市中心
立足已有发展基础,完善“内外两区、一城三片”的空间架构。在嵊新区域形成差异化城市发展平台,新昌坚守和拓展实体经济,努力打造“智能制造之城”、“智力创新之城”、“智慧生态之城”,嵊州通过实施“空间重塑、产业重组、文化重构、生态重建”四大战略,成为时尚之都、文化名城、浙东枢纽。同时,加快两地相向发展,以嵊州和新昌城区的交界地带为重点,打造嵊新组合城市的新中心(见图1),充分发挥中心区域的要素聚集效应和城市虹吸效应,全面提升嵊新的融合度。城市中心根据交界地带现有基础进行设计和提升,规划建设成为嵊新地区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成为嵊新未来开发强度最高、超高层建筑最密集的地区,作为嵊新两地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的重要区域,形成嵊新城区无缝相连相融的大格局;同时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实现城市中心区公共场馆设施的共建共享,满足两地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愚蠢的规划犹如计划经济,会造成严重后果,还不如没有
嵊州堵住了新昌的散热通道?夏季最高温那会儿奉化也是全国火炉之一,要是你这个理论成真,那又是哪个城市堵住了奉化的散热通道?如果这个理论成真,每年夏季全国那些四周都是山的盆地城市,又是朝哪里散热的?
得了便宜还卖乖。狗屁的协同发展,把资源都往新昌靠,方便了新昌人,对嵊州人造成了很大不便。嵊州人去那儿还不如新昌人近呢!
个人意见,宁愿嵊州独立发展!
县城还是县城,即使合并也不会建高楼,因为没钱让你建
御用文人的文章,其心可诛。
文章没说嵊州堵住新昌的散热通道?新昌七星自己的一些高楼对新昌的散热造成影响,但如果在新昌嵊州交界处造高楼,真的把仅有的散热通道给堵住了。
新昌在夏天变得如此之热,以至于全国闻名,跟天气有关,也新昌的特殊地形有关,也跟新昌的一些建筑有关。
这篇绝对是御用文章,目的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反对协同合并的。
可能性也有,夏天东南风,新昌的高楼刚好在东南
新昌城的气温这几年高的离谱,比周边的城市都高不少,新昌的乡镇如梅渚澄潭等却很不高,估计有关系。
在新昌嵊州交界处,不宜建造高楼,否则散热口被堵住。新昌更难以散热。
御用文章写得哪里是这样的?新昌这几年高温离谱,估计跟新昌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城市建设有关,作者也没反对新昌嵊州协同发展,只是指出城市建设规划不妥当。
新昌和嵊州只有16公里路,但新昌比嵊州要高1.5度,却是事实,因此很可能跟新昌城的地形和高楼位置有关,有趣的是新昌周边的乡镇如澄潭梅渚等气温却不高
气温肯定跟地理位置有关,但同样的地理位置,新昌和嵊州只有16公里路,但新昌比嵊州要高1.5度,却是事实,因此很可能跟新昌城的地形和高楼位置有关,有趣的是新昌周边的乡镇如澄潭梅渚等气温却低不少
不反对新昌嵊州协同发展,但反对新昌嵊州交界处造高楼,新昌够热了,都热得全国第一了,
整天攻击人家是御用文人,你在绍兴还不是在享用绍兴劳苦百姓的汗水?
真的那样做了,在新昌嵊州交界处造高楼了 ,新昌的散热通道被堵住,新昌可能跟热,新昌人流更多的汗水,他这个御用文人是不要遭受这样的大热天的
现在确实有“城市风道”这种说法,貌似还挺科学的
城市风道[1]又叫做城市通风廊道。在静稳无风、大气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容易堆积。因此,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将霾等污染物吹走成为了备选除霾方式之一。主导风向上,应对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控制留出空间,这对污染物、城市内部热量和废弃物疏散等都有作用。
重庆热的原因也是由于山城的原因
都往新昌方向去了,嵊州西乡都被遗弃了一样,十几年都一个样,嵊义线每天堵的要死,咋不来西乡开发,不开发起码把道路给老百姓做做宽。
我也觉得这个规划确实不行,北京的中心是低矮建筑,在新昌嵊州交界处造高楼,以新昌的地形,很难散热
新昌嵊州交界是不能造高楼
摘网上:看图,很明显在新
昌嵊州交界处造高楼,会堵住新昌的散热通
部分绍兴人想新嵊合并,多设个区
这些绍兴网友认为新昌嵊州近,合并后gdp总量大了,能进入全国20强县,因此合并好,还认为新昌嵊州面临西虹效应,不合并,人才企业资金外流严重,多出来的县级名额给绍兴,绍兴目前区 比较少,只有三个,要四个,比较合理。
一个绍兴网友小吧这样说:是的,为绍兴三区过大只有三个区的行政指标做伏笔
另一个绍兴网友这样说,增加一区不是嵊州新昌设区,而是嵊州新昌合并成一个县级市后,多出一个县级行政区名额,用在绍兴市本级上,很有可能成立滨海或者江滨区。
粗略一想,有道理,合并后gdp肯定会增加,再细细一想,合并后并不能增加人均gdp,再细细一想,目前新昌嵊州gdp总和低,不如诸暨的原因是嵊州人均gdp低,新昌人均gdp还高于诸暨,合并对于原来的新昌人来说,人均gdp反而降低了。
还细细一想,新昌嵊州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而绍兴的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面积总和还不到3000平方公里,人口280万,平均每个区的人口约90万,面积1000平方公里。绍兴再设一个区,平均为70万,面积750平方公里。
这样绍兴再设一个区的话,新昌嵊州的面积人口都是绍兴一个区的二三倍。凭什么让新昌嵊州那么多面积人口只能设一个县级单位,绍兴的区那么少面积人口,设一个区?(绍兴那点面积人口要4个区,新昌嵊州之和相当于半个绍兴,却只能一个县级单位,确实不合理
这不公平合理!、
显然这些绍兴人知道县级指标是多点好,让新昌嵊州少一个县级指标,那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有的网友说,既然这些绍兴人喜欢干损人利己的事,那么就让新昌嵊州从绍兴分离出来好了,成立一个绍兴满意的新嵊市,成为一个省级直接管辖单位,多出来的一个名额就给绍兴
有道理,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