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走进蔡山镇段塘小学校园,悠扬婉转的黄梅调萦绕耳畔,虽稚嫩却别有一番韵味。
蔡山镇段塘小学校长王国雍介绍说:“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开设了黄梅戏地方课,将一些经典的唱段引入课堂,几年下来颇见收获,《对花》、《女附马》、《天仙配》等经典唱段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张口就来。”
蔡山镇段塘小学只是黄梅县推进“黄梅戏进校园”的一个缩影。如今,在黄梅县的各个学校,随便找个学生,都能轻松哼唱几句黄梅戏的经典唱段。
??黄梅戏进校园专场表演
??蔡山镇段塘小学学生排练黄梅戏
全员全程全部,黄梅戏成为必修课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瑰宝,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梅县作为黄梅戏的故乡,要主动、带头担负起传承发展黄梅戏的重任”,黄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正清介绍说,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黄梅戏文化,自2011年起,县委宣传部就牵头县教育局、县文化局开始推进“黄梅戏进校园”工作。“黄梅戏传承也要从娃娃抓起”,许正清说。
黄梅县教育局局长陈睿介绍,通过积极推进黄梅戏进校园工作,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据介绍,黄梅县教育局明文规定,黄梅戏是各中小学校的必修课。该县将黄梅戏教唱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计划,各中小学校每学期在音乐课中开设不得少于8课时的学唱时间,大力提倡学生课前三分钟和大课间齐唱黄梅戏经典曲目,有效保证了黄梅戏教学时间。
??第三小学课堂上老师教唱黄梅戏
据悉,自2015年起,县教育局启动全县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将黄梅戏纳入特色项目进行特色创建。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全部组建了黄梅戏演唱艺术课外兴趣小组,黄梅戏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亮点。县三小、独山镇小、濯港镇小、小池镇一小、蔡山段塘小学和八角亭中学等学校的黄梅戏特色创建工作得到省、市委宣传部和教育部门的好评。
为展示黄梅戏进校园工作效果,激发广大师生学唱黄梅戏的积极性,县教育局、县文化局和各类学校积极寻找机会,广泛搭建展示平台。每两年一届的全县中小学美育节把选送黄梅戏节目作为规定要求,设立黄梅戏节目专项奖项。各学校也都把黄梅戏纳入校园文化节的内容;县广播电视台设立专题专栏,对中小学黄梅戏节目进行展播;每年县文化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县中小学生黄梅戏演唱比赛活动,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层层选拔,优中选优,以最好的节目参加展演活动,全面展示黄梅戏进校园年度成果。
许正清介绍说,黄梅戏进校园工作已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扎实开展,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教学全程推进、全县中小学生每一个学期全部都要进行黄梅戏知识考核测试三个全覆盖,形成了“人人都懂戏、个个会唱戏”的浓厚氛围。
??八角亭中学学生排练黄梅戏
联手联动联合,聚集黄梅戏传承合力
??八角亭中学学生练唱黄梅戏
在黄梅县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深感触到,该县文化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上级推动与基层学校狠抓落实,体制内与体制外联合出力,有效保障了黄梅戏进校园工件的扎实推进。
教材是推进“黄梅戏进校园”的基础。为此,黄梅县文化、教育部门联合组织相关专家编辑了黄梅戏校本教材《黄梅飘香》中学版和小学版课本,将其作为全县中小学教材纳入教学内容。黄梅县文化局还组织专业人员刻录了30套黄梅戏经典曲目光盘,免费发放至全县各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供师生模仿学习。通过教材编写和刻录光盘,确定了黄梅戏知识教学内容,明确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不同学段的应知应会的要求和每学期应开设的课时数等要求。
“要想使‘黄梅戏进校园’这项工作开展好,教学人才至关重要。”黄梅县教育局副局长宛国文表示。为了解决黄梅戏教学师资短缺问题,县教育局每年都联合县文化局举办培训班,通过院校合作模式、学校聘请黄梅戏专业演员、黄梅戏票友等人员,对具有戏曲基础的音乐教师进行演唱专业和技能培训。
通过多途径培训,目前黄梅县所有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都有专职或兼职黄梅戏教师80余名,丁琼、万炉红等一批黄梅戏教学名师已脱颖而出。这些教师积累了较好的教唱黄梅戏经验,提升了黄梅戏进课堂的执教能力。“我们甚至把县剧院的丁琼等多名专业演员调到教育部门,充实到基层教学一线”,宛国文透露说。
针对很多农村小学或教学点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和黄梅戏专业教师的现状,黄梅县各中小学校借助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到“黄梅戏进校园”工作中来,形成体制内教师和体制外演员联动合力。
蔡山镇是一方黄梅戏传承的沃土,当地有多个民间黄梅戏剧团和近百名黄梅戏民间演职人员。该镇段塘小学就有8位学生家长是当地民间黄梅戏剧团的骨干成员,她们每周都按照课表准时来学校教学生演唱黄梅戏,看到孩子们对黄梅戏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会到会的转变,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蔡山镇段塘小学学生排练黄梅戏
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为了黄梅戏进校园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除了帮助学校培训黄梅戏教学师资之外,还从2012年起,每年选派10名中青年优秀演员和导演到各中小学义务指导教学。这些演员以扎实的功底、激情的投入赢得了师生们的交口称赞,激发了学生热爱黄梅戏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黄梅戏艺术的鉴赏能力,为该县黄梅戏进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我们不是帮,而是要应该要做的。对于基层学校培养了这么多的黄梅戏好苗子,将来为我们剧院输送新生力量,我们还要心存感恩!”黄梅县戏剧院院长余文新十分开明的表示说:“黄梅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黄梅戏传承工作,给编制、提等级、斥巨资修剧院。我们也是不遗余力做好这项工作,常年把黄梅戏非遗展览室向师生开放,在演出时对学校师生免费赠送戏票,让师生们更喜欢走进戏剧院。”
黄梅还采取政府拨款、学校筹款、民间捐款等多种方式,解决基层学校开展“黄梅戏进校园”的资金难题。去年蔡山镇段塘小学借“六一儿童节”之际举办“黄梅戏进校园”专场汇报演出,消息传开后,许多热心人士和爱心企业慷慨捐助,解决了搭建舞台、租赁音响、购置表演服装道具等资金难题。
??剧院演员走进校园
出人出戏出彩,古老戏曲发新枝
??八角亭中学学生排练黄梅戏
“我们的学生表演黄梅戏,一看就不一样,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专业范十足。”11月16日下午,在黄梅县第三小学黄梅戏教室,该校黄梅戏表演艺术队正在排练,校长喻慧敏自豪的说道。
“我们很欣喜的是,通过黄梅戏进校园,涌现了一批好苗子!”县教育局局长陈睿介绍,通过专业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教学,学生们黄梅戏演唱和表演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宛淇芸、余皓宇等一大批好苗子被黄梅理工学校、黄冈艺校和安徽黄梅戏职业院校等选拔选录,黄梅成为这些学校重要的生源地。
各学校广大师生充分发动智慧,积极投入,结合日常生活、校园特色和新时代文化创作出一大批璀璨的黄梅戏新作。黄梅县第三小学结合本校特色,自编自导自演的《逛校园》在黄冈市“黄冈党旗红——传承好戏曲?喜庆十九大全市首届戏曲进校园成果汇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并代表黄冈市参加了全省校园戏曲展演活动。此外,由基层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的《源远流长》、《幸福来敲门》、《夫妻家访》、《同学观灯》、《仙女四赞》、《新王小六打豆腐》等节目也在市县多次获奖,均受到了各界好评。
??黄梅第三小学老师和学生
日新月异唱新调,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新的作品和新的戏曲人,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看到了黄梅戏源远流长的光明前景,也看到了黄梅素质教育的美好未来。
黄梅县八角亭中学校长乐雄成告诉记者,该校八年级学生黄佳美以前比较内向,有点胆小,走路总是低首含胸,自从学唱黄梅戏、成为学校黄梅戏表演队的一员后,整个人精神状态大变样,走起路来抬头挺胸,神采奕奕。“是黄梅戏为我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我会一直唱下去”,黄佳美同学说。
沃土已经形成,老树又抽新芽。正如《对花》里所唱,“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推进黄梅戏进校园工作,俨如播撒了一颗颗黄梅戏传承的种子,正在黄梅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黄梅戏也必将在“黄梅戏故乡”新人辈出,薪火相传。
??黄梅戏进校园专场演出
(记者 魏永刚 通讯员 王政、吴慕枫)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