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华纺织,原来为晋中骄傲,未来是晋中客厅


创建于1919年的晋华纺织厂是山西近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保护、利用晋华纺织厂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016年,我市正式启动实施晋华纺织厂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即晋华1919项目。该项目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由市文化局牵头,天津创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具体实施。项目分为一期工业遗产保护部分和二期商业配套部分,总占地面积118亩,总建筑面积53306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其中一期工业遗产保护部分占地85.72亩,投资1.5亿元,包括14项文保修缮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全部完工。目前,9座库房、水塔、车间、欧式办公楼、南北廊房等文物建筑维修工作正在全面实施中。晋华纺织厂旧址是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证,也是我市十分珍贵的工业遗产。我市保护性开发晋华1919项目,旨在通过保护修缮文物建筑,新建部分配套建筑,整治旧址及周边环境,激发旧址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古建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基地。
逝去的晋华街
咚咚的重锤声,吭哧吭哧的挖掘声,此起彼伏,不分昼夜地响动,开始拆晋华街东面四栋楼房,拆迁声敲打着左邻右舍的心房,震颤着工人师傅的心灵。
一九一九年夏,闫锡山叔丈在榆次城北立起了界碑,于是有了晋华厂,厂子有了,就有了晋华人,要吃要住,二十年代初派生了晋华街。晋华街,在厂子西面,南北走向,中间是马路,东西各有三十排平房加院子的面积,西南拐角稍有延伸。近百年了,说起晋华街,有拉不完的故事,东面排房,工友宿舍,中间第十八排,五六十年代,工人文娱活动场所,叫工人俱乐部。西面排房,一九六二年发大水倒塌重建,靠南有两排左右面积,是晋华食堂和大餐厅,前些年风靡榆次的香酥鸡、清蒸白鳝、家乡过油肉等就岀自晋华食堂名家之手,嘴馋的人老想着好吃吃。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前行,晋华街逐步进行着改造,东排房从七六开始盖楼,先建了一、二号楼,面朝西,背靠东,四十年来,工人师傅们住着朝西的东房,夏天晒着,冬天冻着。接着从北向南,先后盖了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共十五栋楼。捉摸着挺有意思,十五栋楼十一个样式,特别是七、八号楼,叫什么叠式楼,土中带洋,中西合壁,成了师傅们茶余饭后的笑柄。西面排房,八十年代厂子效益好,建起了两座二层小楼,中间一小院儿,晋华幼儿园,二十一世纪初,当时厂领导,紧拽晋华改革的势头,靠南拆了几排平房,沿马路走向建起了十六号楼,旁边小二层盖起澡塘、理发店,完成了厂里改善职工住宿和生活条件的最后使命。
今年蕴华街改造是政府一号工程,听说投资九十亿元,要拓宽蕴华街,改造二十年代日本人建的大同桥,一会儿说要高架,一会儿说要深挖,无论咋改造,反正晋华街碍事,一开始说拆十六号楼,后来从中间开刀了,四栋楼八排平房,一个多月前,老住户都搬走了,剩下三分之二的楼房、平房老师傅们,又有了消息,拆迁办开始挨家挨户丈量,听说十月份搬迁,一是改造工程需要,二是天凉了,无法集中供热,怕这些破产工人冻着。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百年沧桑的晋华厂,七年多前破产了,原先的老人、后代人,嫁接到了新枝上,脱胎换骨,游走在生存的边沿上。今天,近一个世纪的晋华街,随着城市的改造,行将远去。破败的晋华街,马路旁,人们三三两两议论着寻找栖息的信息,恋恋不舍地留着走后联系的方式,一些搬走的师傅,时不时回来,再瞅一眼正在拆塌的旧居,蹲下身子,摸一摸相伴多年的破砖碎瓦,闻一闻扑面而来的尘土,呛鼻、辣嗓子,回味!
别了,即将逝去的晋华街!
段保明
榆次“晋华纺织厂”旧址的丰厚内涵
几次到榆次停留都住在晋中颐景国际酒店,从酒店的窗外远远看去,一片青灰色的旧厂区,规模宏大,建筑时代特点鲜明,与周边的建筑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通过实地走访,才逐渐揭开这片神秘厂区的面纱。面对该厂老职工热泪盈眶的讲解,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它的前世与今生,引发了我对这片厂区及这片厂区以外的遐想。
晋中,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曾经的文化摇篮,闻名的晋商故里,近现代的革命圣地及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历史的车轮,在这片大地上,碾过了他深厚痕迹。
晋中市区位独特,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山西省重要交通枢纽,与太原机场距离不到半小时车程,具有“邻空优势”。随着城际轨道开通,和省会太原的距离越来越近。在榆次的消费要比省会太原低不少,这对于吸引一些新创业者,是有利条件。
晋华纺织厂是山西近现代重要的工业遗产,创始于民国十年,是山西全省规模最大的国有纺织厂。该厂占地面积81021平方米,据晋华纺织厂厂史记载,该厂1919年由徐一清(阎锡山的叔丈人)等筹建。曾是中国500家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也曾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他的历史见证中国近代的的纺织工业发展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对于研究榆次百年来的工业历史和城市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晋华纺织厂现存南门、东门、原厂部旧址、南配房、锅炉工段楼、水塔、厂房、库房等建筑,均整体建筑框架基本保存。很多建筑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西文化结合的雏形建筑。作为改造的底板,这个旧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由于其建筑结构以土墙为核,外附砖墙,年旧失修后,墙体容易进水,致使建筑墙体损坏或塌陷。一些库房己长满杂草,墙体开裂,更有整块垮掉的。原厂旧厂部的礼堂顶子塌陷,锅炉房已彻底塌陷,整个厂区急需保护。
晋华纺织厂的旧址就在榆次区中心地段。南部紧邻文化广场,本身就处于城市的文化中心区域,与南边的"揄次老城"面积相当。在晋华厂旧址外围,现在散落了许多危房旧房,形成了棚户区的城市局面。而这个区域又是榆次文化设施和文化生活的集中区域。
规划建设后的"晋华纺织厂"旧址将被"文化"赋予新的意义。 1.近代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及历史展示。2.民俗艺术品传承与研发基地(工艺美术,民间于艺,地方饮食等)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基地(曲艺,武术等)4.现代艺术创作与艺术品交易会展(艺术创作工作室,会展中心)5与高校和高知识份子结合的文化创意工作坊(创意产品的展示研发)6.城市文化教育研发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图节馆,综合艺术博物馆等)。将会成为,晋中市作为"真正现代意义的城市文化中心",是代表“现代晋中”的有一张城市名片。
希望"百年老厂"的旧址能够在晋中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得到"新生"。
(李乾友)
晋华记忆与档案
一座城市,它的记忆沉积在档案中;一个企业,它的记忆留痕于档案中。
2017年“6·9国际档案日”,让我们共同在档案中追寻“晋华记忆”。晋华纺织厂,这座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山西近现代重要的工业遗产,1919年由阎锡山的叔丈、山西银行经理徐一清,与榆次商业资本家贾俊臣、徐秉臣、郝星三,以及榆次乡绅赵鹤年等集资150万元(银币)创建,1920年开始动工,1924年正式投产。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晋华纺织厂从事掠夺性生产,累计从该厂榨取的巨额利润相当于24个晋华纺织厂。
解放后,该厂回到人民手中。1981年,该厂曾实现利润1800万元,截至上世纪90年代,晋华纺织厂拥有职工1万余人,各种织机2243台,纱锭128320枚,固定资产9000多万元,动力机械总动力2万多千瓦,总投资9000多万元,累计给国家上缴利税6亿多元,相当于投资总额的7倍多。
晋华辉煌的工业历史,不仅是晋商振兴民族工业的决心与努力,近代产业工人爱国、报国的抗争与付出,同样也是我国现代纺织业的骄傲与自豪。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整个国有纺织工业陷入困境后,晋华也开始巨额亏损,于2009年底实施政策性破产。
几个片段,相信能引起您的难忘记忆;几个瞬间,希望能引发您的感悟思索。档案见证了晋华的光辉历史,激励我们共创美好未来。

估计快没有了,原有的员工宿舍西平房已经拆除完毕,厂房是早晚的事,
晋华被弄塌了,有人发厂难财了
晋华纺织厂的消失是国家和晋中的悲哀!
正在保护建设中,估计要对外开放
这么好的工厂终于让你们给弄塌了!
晋华,难以磨灭的记忆,我们的青春留在这里……
晋华纺织厂的厂门造型真独特,有纪念价值。
那是晋华人的眼泪!
邓全让国企倒闭了,工人阶级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