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发现大片古树群
浙江日报吴兴7月15日电(通讯员 邓德华) 地处天目山余脉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合部的湖州吴兴区埭溪镇,最近在一次平原绿化调查中,发现了一处近20亩的古树群。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专家陈正海认为,在平原地区出现这样的古树群,在浙江省也属罕见。
埭溪镇的这片古树群,位于上强村新村自然村。走进这片被小河环绕的古树群,仿佛误入了原始森林,满眼尽是香樟、榉树、朴树等各种上百年的参天大树,满地皆是厚厚落叶。
吴兴区埭溪镇农业服务中心林技员付柳芳介绍,这片树林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树种比较多,乔木树种现在有10种以上,主要以香樟为主,还有几种树木在当地没有发现过。
来源:浙江日报 时间:2012-7-16
4千元从村里收来 转手12万卖进城里
乡野罗汉松 身价为何狂飙30倍
作者:丁轶龙 张淑娟 来源:湖州晚报 时间:2012-9-19 9:08:30 责任编辑:沈高足
一棵农家院子里不起眼的普通树,几年前锯了只当木材用,如今到了树贩子手上,上万元价格收购后,一转手就赚一倍,更有甚者,一棵罗汉松4000元收来,转手12万就卖给一个开发商,其间差价达到匪夷所思的30倍。
近年来,一股树木“进城”风正在农村地区刮起。城市里的机关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私营业主为了寻找成树搞绿化、弄景观,不惜一掷千金,到农村收购一些大树、古树、奇树……原本的普通树缘何变成了“摇钱树”?连日来,记者对其中的利益链进行了探访。
■“聘礼”上万才肯让老桂“出嫁”
“听说又一棵桂花树卖了上万元!”日前,吴兴区八里店镇路村一户农家将自家院内土生土长的桂花树卖了上万块的消息,让当地村民惊讶不已。
“这棵桂花树是我老伴在小儿子12岁的时候,在自家老宅院内亲手栽下的。每年秋天,桂花香味飘荡整个村子,风一吹,满地金黄。如今小儿子也快48岁了,这棵桂花树至少也35岁的年纪了吧。”昨日,记者探访老桂的主人,户主慎奶奶指着院内桂花树移除之后的坑迹,向记者描述这棵“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桂花树当时的模样,“这棵桂花树应该算村里最老的树了,枝叶能碰到我们屋子最高的屋檐,枝干有大花盆那么粗。”
“当时来我们家看树的有四五拨人,前几次估价都只有三四千。我小儿子打听过,这棵老桂花树的身价应该不止这个价,所以一直不舍得卖。直到最近,一位树贩子一进院子看到这棵树,开口报价就上万,同时还付了1500元的定金,这下我们就心动了。”面对这位树贩子的“豪爽”,慎奶奶一家终于同意让老桂“出嫁”。
“树是成交了,这么大的树,四周都是围墙,他们怎么搬出去的呀?”记者问道。慎奶奶随即指向一块新砌的墙说,“我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树贩子为了说服我们卖树,答应补偿1500元给我们,把一堵墙给拆掉。”据介绍,老桂“出嫁”那天,树贩子叫来了8个掘树工人,先修去了很多枝丫,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用吊车连根带泥把这棵老桂请出了“深闺”。
附近村民告诉记者,树贩子虽然给慎奶奶一家给出的价看起来很高,卖出价其实更高,据了解这棵桂花树最终被移到了八里店前村小区内,一转手就卖出了两万多元,树贩子足足赚了一万多块钱。 而赚一倍在业界只是小数字。
常年买进卖出老树的树贩子王淦民介绍,“我记得很清楚,两年前曾经参与卖过的一棵罗汉松,造型很别致,当时我的收购价是4千元,后来织里的一位房地产老板看中了它,居然花了12万买回去装点新开发的小区了。”
■从“500元贱卖”到“15万元惜售”
张金江过去是吴兴区大钱村的村民,老屋后头一棵30公分粗细的沙朴树长了已有好些年头。前两年,村里来了一个买树的人,张金江想着反正树种在后头也不派用处,于是就十分干脆地卖给了那个人,连根刨去,那一棵沙朴树当时只卖了500元。这在当时也算是件新鲜事,因为那时候买树的人虽不少,可多数都是来买一些水杉,买的时候也不是连根刨去,而是锯了带木头走。从那时候开始,大钱村村民开始接触到景观树这种新鲜说法。
如今整棵树卖给人家作景观树已经不是什么新奇事儿了,很多村民也都已经知道门前屋后种着的老树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收购价也在直线上升。
王淦民告诉记者,现在一棵10公分左右胸径的黄杨树要万把块钱左右。“去年我就收了一棵10公分左右胸径的黄杨树,花了一万多块钱。今年3月份收了3棵小黄杨树,一共花了17500元。”王淦民告诉记者,“黄杨树生长缓慢,一般长到15公分左右,价格就相当高了。湖薛公路线堰头村有户人家的黄杨树已经有15公分粗细,听户主介绍,那棵黄杨树已经120年左右树龄。前不久,有人出价15万元,户主嫌价低不肯卖。”
据介绍,在农村地区收购的树木是按年龄、树干直径、造型等因素估价而售,一般而言,像罗汉松、银杏、黄杨树、桂花树、龙柏等树种的出价往往较高,而像柿子树等果树比较便宜。树干越粗、树冠越阔、价格也越高。另外造型奇特的树也能卖个好价钱,但议价空间也大,往往偏离市场的正常行情,像前面提到的卖到12万的罗汉松,便是这样的情况。
■ 古树老树“进城”存争议
农村树是如何进城的呢?受雇于一家名为“湖州春语绿化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的掘树工人宋师傅告诉记者,他从事这项买卖服务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到农村收购树木是他打零工之外的额外收入来源。据他介绍,在农村收购的往往都是附近一些苗木场的老板,平时这些老板会联系他们到各个村庄去“物色”树木。只要看中的,他们联系老板,老板亲自过来先估价,与树木的主人谈妥价格之后,他们就带着尖头铲、电锯、绳子等工具前去作业。收购后的树木会暂时安排移栽到老板租下的农田里,存活率比较高,然后等待城里的买家来选购。
“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愿意卖树,我们也曾遭遇过抵制的情况。”宋师傅告诉记者。他说,南浔区和孚镇陶家墩村的村口临河有一棵硕大的百年香樟树,树高十几丈,树干近一米,树贩子几度来村里看树,但都吃了“闭门羹”。树主人是当地一企业主,一直不肯卖。他认为,这棵树是这个村子的“守护树”,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兴衰与村民祖祖辈辈的生息,跟当地的风水密切相关,因此不能用金钱衡量,一寸都不能挪。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村民只图眼前利益,急匆匆地将本地土生土长的古树卖掉之后,不少古树奇木在移植过程中因为“水土不服”而没能成活;有些树木由于树龄过长、体积过大,在运输过程中损害严重,树木昔日的风采不再,造成了极大浪费。“像前两年有个村子的一棵几十年的老香樟,因为挖的时候不注意,挖出来以后就死掉了,真是很可惜。”据介绍,时间越久远的古树,移植时的死亡率也就越高。
记者也从市林业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农村古树分三级管理,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年至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年至299年,因此百年树龄以上的老树都可以称为古树。农村一、二、三级古树分别经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认后,按有关规定设立标志牌,标明树木名称、科属、编号、树龄、保护级别,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人为村民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有严格的规定,严禁破坏,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采伐和采集(包括移植)。
《湖州晚报》2012。9。19。
古树买卖破坏生态系统
谈及古树买卖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委、园林植物与古树名木专业委员会主任贾祥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与生长地的土壤、土中的生物、树下地被、树上的鸟兽昆虫,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生态关系趋于和谐。而将大树移离其生长地后,整个群落的生态必将受到严重破坏,地被毁坏,鸟兽无居,更直接的恶果是水土流失,殃及区域环境,与改善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