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闸的营造者为明代嘉靖年间绍兴太守汤绍恩
珍贵水利遗产三江闸危在旦夕
闸上奔驰的货车和水中通行的船只对三江闸构成巨大的“杀伤力”
如何保护代表当时世界上水利工程科技最高成就的三江闸已迫在眉睫
珍贵的水利文化遗产三江闸保护堪忧,几乎是危在旦夕。昨天,记者在三江闸看到,一辆辆大货车从三江闸和危桥汤公大桥上飞驰而过。还有运输船穿过三江闸内孔。一位水利专家说,如果船一不小心碰撞了三江闸,绍兴这珍贵的水利文化遗产就会有灭顶之灾。而来回奔驰的大货车,也成了三江闸难以承受之重。
三江闸有极其重要的水利地位
绍兴三江闸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砌石结构多孔水闸,长103.15米,共28孔,在水利工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三江闸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文设施——水则碑,并实现定量调度水资源的古代水闸。三江闸代表了我国传统水利工程建筑科技和管理的最高水平。
据有关专家介绍, 三江闸是我国东南沿海萧绍平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拒咸蓄淡工程,是在明代中期浦阳江改道、萧绍平原水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兴建的。三江闸建成之后,与萧绍海塘联为整体,成为萧绍平原水网的控制枢纽,阻挡了咸潮内侵,平时蓄积内河淡水,发生洪涝时可以排泄。同时保障了萧绍运河稳定的水位、水量,改善了航运条件,对16世纪以来浙东运河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浙东古运河绍兴段的航运水位控制枢纽工程,还是浙东海塘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和典范。
三江闸的水利功能已被1981年建成的新三江闸所取代。但三江闸主体结构仍保留完好。1963年,三江闸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古运河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浙东运河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的文化遗产,三江闸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来来往往的货车重压,加上大型泥浆船的通行,让三江闸险象环生
昨天,记者在三江闸看到,许多运输货车从闸上来往通过。大货车通过时,站在闸上明显感到大闸在颤动。据有关人员介绍,与三江闸相连的汤公大桥,在多年严重超运重压下,已成为一座危桥。桥的两端设过水泥墩,不让货车通行,但货车至今照样通行。最让人感到担忧的是,汤公大桥作为危桥封航,几百吨的大型泥浆运输船,在不符合通航要求和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在三江闸孔通航,如狭窄的闸洞一经撞击,就有可能使三江闸倾倒。
记者在现场发现,三江闸周边看不见三江闸保护和三江闸的标识。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则镶入三江闸边的小山上,周围已围满了草和藤,一般人很难发现。三江闸的闸体已伤痕累累,已有“内伤、外伤”,而原来三江闸东西两边所记载的三江闸和纪念汤绍恩的汤公祠、碑石,都已不在。
目前,距三江闸北500米处长约1公里的明清海塘,保存完好,这也是省文保单位。距三江闸一公里处的三江所城东城门尚存。这是绍兴保存较完好的唯一的明代所建抗倭军事防守设施遗存,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
三江闸目前最大的危险就是货车和过往船只。昨天,记者与市航管部门进行了联系。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三江闸所处的河道是通江通海之处,目前主要有个绍兴泥浆码头建在附近,泥浆船在此通行。航运部门已建议对三江闸旁的汤公大桥进行改造,禁止从三江闸闸孔通行。
三江闸保护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
三江闸的保护工作已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去年年底在绍兴召开的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战略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发出“加强保护绍兴三江闸、将三江闸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倡议。中国水科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认为,三江闸在16世纪就建成长达100多米的滨海拦河大闸,科学地解决了工程选址、地基处理、工程布置、砌石结构设计及建造等诸多工程技术问题,实现对萧绍平原区域水系的统一调控,并通过不同位置的水则碑对水位水量进行定量控制,制定系统的工程运行管理规章,实现了巨大的水利、生态效益。谭徐明认为,在钢筋混凝土出现之前,三江闸工程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水利工程科技的最高成就,其技术领先世界300多年。
闸上奔驰的货车和水中来往船只对三江闸构成巨大的“杀伤力”,如何保护三江闸已迫在眉睫。我市有关水利专家认为,目前最要紧的是立即对三江闸采取封道、封航保护,使三江闸免遭灭顶之灾,对三江闸本体,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使其本体及周边文物免遭损害。
老祖宗留下东西不多了,救救它,老百姓会纪得你们的
噶事体,绍兴有宝贝啊!政府你眼生生啦
毁的差不多了才知道要去保护
这什么时候的新闻啊,现在的老三江还能保护?
需要保护的就是省级文保单位老三江闸呀
应该得到保护
越城到滨海工业区除新三江大桥外唯独老三江闸可以通行,但由于新三江大桥维修期间封桥导致三江有超载车进出,希望政府加快绍三线北延工程!
可喜的是已引起绍兴当地政府及有识之士的重视
我去年的帖子反映过。&sysid=21,&sysid=21几年前我在市长信箱也反映过。去年年底本人又再次反映此问题,提出以柯桥设区,中兴大道北延工程、新三江闸南片拓浚工程及大运河浙东运河申遗为契机,对老三江地区问题全面统筹解决的建议&sysid=21几年下来,有些问题是解决了,但是大多数问题并没有解决。
附上去年建议全文:以柯桥设区,中兴大道北延工程、新三江闸南片拓浚工程及大运河浙东运河申遗为契机,对老三江地区问题全面统筹解决的建议
三江村及周边的问题也是个老问题了,两年前本人有过反映,有关部门也给予了本人一些回复,确实也有实际难处也有一些改观,两年以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本人做一整理再次予以反映。
整个三江闸地区包括斗门镇的三江村,西堰居,荷湖村,原马海诸村以及柯桥区马鞍镇的大鱼山村,连接我市袍江新区、滨海工业区。位于杭甬高速绍兴出口处的北侧,在闸的东侧,有一条公路(老益线、江东路),俗称塘路,连接绍三公路(中兴大道)和海涂地区,是高速公路出口处通往柯桥区滨海工业区的最近路线。闸下三江大河,是浙东引水工程绍兴段的组成部分。
本地区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文物保护问题。三江闸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明张岱的《夜航船》中记载,“汤闸秋涛”为越州十景之一。 古时三江闸起到抵御咸潮和调蓄淡水的作用,保护了萧绍平原80多万亩农田和环境。1979年在三江闸外2500米处另建新闸一座,代替老闸。老闸作为文物保留。西侧建有汤公大桥,现与三江闸共同作为公路桥使用。但现在整个三江闸的保护不容乐观:大闸路基破坏严重,每当下雨,路面满是黄泥水,大闸上的石护栏经常被撞进河里。三江城墙现已不存,惟保存有一东门,为市文保单位,近期有消息要予以修缮。大闸南部有一条河称为减水闸河,是三江闸的配套设施,现在几近消亡。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简直不堪入目。
2。交通问题。由于此处北侧有驼峰山等山横亘,东部又被曹娥江所挟持,加之连接袍江、滨海两大工业区,又位于高速公路出口处附近,路线最近,所以去往袍江新区高速公路北侧和滨海工业区的车子大多走闸东侧的塘路。而塘路却只有两个车道,加之此塘路高于地面不少,而又没有绿化带等缓冲,所以这条路的交通不容乐观。车流量大,路基损毁严重,灰尘大,夜间照明不足,行人车辆出行很不安全。另一方面在大闸上桥面和通往桥面的道路非常崎岖不好走。大闸常有损毁。高速公路常有油罐车泄露,光今年就发生两次,三江、东堰、西堰三村村民被紧急疏散,所幸应对及时措施得当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但毕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重大的威胁。
3。环境问题。这一地区位于两个开发区结合部,车流量大,灰尘也多,在大闸北侧不远处建有垃圾处理厂,对这一地区的环境很不利。周边特别是原马海诸村又有大量重污染企业。三江村也是年初《新民周刊》报道的癌症村。闸北侧山上的植被破坏很严重,闸下的三江大河,每逢开闸时就会有存在大量的工业污水汇入,作为浙东引水工程的一部分,水流向我市上虞区乃至宁波舟山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三江村古时是三江城,抵御海寇,城墙虽不存,村址却没变,但现在整个村子的环境给人的感觉是乱,新旧房子同时存在且凌乱,村内交通拥挤,人员复杂。如果放大点的范围来看,这一带位于我市的上风口,空气污染直接影响袍江新区乃至城东。
所喜的是,今年不断传出和这个地区有关的消息。年初省政府同意中兴大道北延工程立项,经过这一地区,连接两大开发区;春季,浙东引水工程全面贯通,此流域又是重要通道;年中,新三江闸南片拓浚工程开始建设,此地区涉及到三江大河以及菖蒲溇直江;上个月撤绍兴县为柯桥区,为行政统筹减少了壁垒;月初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来绍兴考察,也高度评价绍兴对浙东运河的保护,并建议三江闸升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本人强烈建议以这些项目事件为契机,对这一地区做一统筹安排。尽可能使这一地区的情况有大的改变,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古今治水工程一体,又可进行治水教育,同时造福于市民。
希望三江闸重放光芒,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一个古老而崭新的亮点。
很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