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的重大安全隐患 城北村1一4社,也是原来的联合公社9大队,所在的居住区,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晌应党的号召,便于军事化管理,把分散的社员群众的住房拆了,集中修建的居民点。没有修建的材料,干部群众八方化缘,四处去找建房所需要的材料,基础石头,也有从开荒的坟场上捡回石头,抬回来安的。是扇架房屋,户与户之间的隔垟,是芭毛.高梁杆夹成的。一家人做饭,相邻左右十几户人家都知道做的什么。二户人家分得一个大通间(大通间共二间,一间10平方米左右)房屋,还得是五好社员才有资格搬进去住。在七十年代初期,大队在成都某单位的无偿支援下,建了个小型砖厂。大家就在收工后,去砖厂捡回些烂砖头,用稀泥巴东倒西歪的砌了壁砖墙,替换了原来的芭毛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不断的增加(由当初的百十来人30多户,扩大到现在的600多人260多户)
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本就十分简陋的房子不够住了。人们在山上砍来树木,芭毛和竹子,捡来丢弃的烂砖头,在田里担回泥巴,用收工后的空闲时间又搭建起了简易的住房。
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期,特别是81年洪灾后,人们手中有了些存款,在信用社货了部份款,亲朋好友借了些,在原址建起了一楼一底的砖房,基础也不是好牢固。以前大跃进时修的就是连排住房,户与户之间都是共享的一壁芭毛墙,在翻修时,基础的宽度一尺都没有。加上当时人们没有技术和安全意识,也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管理,也为后来继续在上面重房屋,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有钱有能力的家庭重建房子,能力差的就继续住在原来的木制的房屋里,电线也是随便拉和安装,这样的房子非常容易发生火灾,也发生了好几起了,至今烧毁了的十几间房子还放在那儿,救火时消防车开不过来,消防水管都是从铁路上的轨道下面扒开道渣石头穿过去的。站在铁路道上向下面看,一片烂房子,可以说是资阳雁江区最烂的住宅区。还有水沟,整个居民点,就一条排水沟,宽不过0.6米,最深不到0.8米,还是一条主排水沟,而且还排水不畅。各家各户都把厕所改成了冲厕,不再挑粪出去了,冲出的粪便也全部排入了整个居民区唯一的一条排水沟。夏天一到,居民区便是蚊蝇横飞,臭气熏天。一下天雨,排水沟堵塞,污水四溢,地势低洼的房屋进水,到处都是污水和生活垃圾。
随着生活水品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与人口的持续增加,居住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国土部门和房管部门,审批不了宅础地和建房手续,有的家庭甚至于四世同堂,居住在80平米左右的房子里。怎么办呢?只好就在原有的老房子的基础上搭建,原本房屋地质基础就很差,这下更加不堪重负,再加上房屋修建的质量又差,隐患就更加的严重。如果有一家发生事故坍塌,相邻几家同样也会垮塌,因为两户人家的房屋间隔只有十来厘米。在城北村1一4社这片居民区,这种情况相当多。2016年10月12日浙江省温州市坍塌的自建居民楼,坍塌的原因“年代久远、地质基础不牢”,就和我社的这种情况基本一样。它们的房子还是七八十年代修的,而我们社居民点的房屋还是五十年代中期大跃进时自建的,比温州的还早十几二十年。
重大的安全隐患,在那特殊的时代已经埋下,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潜伏在人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我们不希望浙江温州那个悲剧重演。
.
--------------------------------------------------------------------------------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莲花街道办事处
关于“五十年代的居民区,现在存有安全隐患”留言的回复
“风从山上来”网友:
你在《资阳网》“我有话对市委书记、市长说”专栏中的留言已收悉,现将相关情况回复如下:
经调查,城北社区1-4社现有居民900余户、1800余人,大部分房屋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为砖木结构,房屋集中老旧,无消防通道,且该片区位于规划红线范围内,房屋的修、改、扩、重建等已被规划部门冻结。我们已向上级做了专题汇报,积极争取将城北社区1-4社及城北片区纳入城北棚户区改造项目,同时建议并引导作为房屋安全责任主体的合法房屋产权人对自身房屋的安全性进行鉴定评估,对危房采取相应的安全处置措施,以保障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
感谢你对我们所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莲花街道办事处
2017年5月4日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莲花街道办事处
2017年5月4日
名副其实的棚户区,理应改造。
有的房屋更糟糕,
的确是这样的,城北村老居民点房屋年代久远,房屋基础不牢,基础设施很落后,而且房屋与房屋之间很密,如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进不去,存在很大的隐患,希望政府能够重视,早日改造
在眼皮下几十年了,没看到还是??
对危房采取了措施了吗?你们去看了吗?
"对危房采取相应的安全处置措施"。昨夜大雨冲垮了2间房屋。之前采取的措施呢?人命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