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 “树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书画摄影展开展


8月22日,以“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展在市展览馆开展,旨在弘扬中华美德,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视家风建设、强化廉洁意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本次展览市纪检委、市妇联、市文联主办,展期为一周。
市委、市纪委、市妇联、市文联、市摄协相关领导与我市干部群众一起观看了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书法、绘画、摄影、剪纸作品136幅,内容分“家风与国风”、“家风与党风”、 “家风与民风”三个单元,分别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突出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是新时期党的干部的生活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家风”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也是举办这次展览的意义所在。
为引导重视家风建设、强化廉洁意识,市纪委、市妇联、市文联联合举办以“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为主题的家风文化展,带您走进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风,走进我市家训家规家风建设点滴,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全方位、多角度营造我市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
展览集政治性、群众性、艺术性于一体,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巩成观看展览后强调,家风正,政风清。家风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良好的家风是领导干部做人为官的“保险栓”,是砥砺前行的“磨刀石”,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更是培育和形成良好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的基础性工作。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修身齐家的重要位置,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拧紧思想“总开关”,系牢纪律“扣子”,努力营造我市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要组织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来参观,深入学习优秀家风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第一块剪纸忠义藏山
忠义藏山是剪纸名家梁盛萍以发生在盂县藏山的历史故事“赵氏孤儿”为题创作的一组剪纸作品。24幅剪纸栩栩如生展现了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藏匿晋国一代忠良之后的悲壮故事,也就是中华十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作品展示了正义与邪恶,忠良与奸佞之间水火不容的激烈冲突。
整组作品交织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讴歌了救国扶危、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给人以巨大的情感激励和艺术享受。藏山所彰显的忠义精神既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华,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作家伏尔泰,就根据“赵氏孤儿”的法译本,改编成“中国孤儿”的戏曲在欧洲上演,轰动了世界舞台。藏山藏孤救赵的历史,更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轻生死、重大义、忠贞不屈、始终不渝的忠义之魂。从历史的角度讲,没有藏山,就不会有赵氏孤儿,倘若没有赵氏孤儿,就不会看到在列国纷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赵国的位置,就不会有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而将相和,就不会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不会有赵匡胤陈桥兵变、灭周建宋,不会有唐代之后的赵宋江山,更不会有原来的晋阳古都和今天繁荣锦绣的太原城。
剪纸人物王国平的故事
中国好人王国平,今年43岁,是平定县岔口乡范家岩村的一名肢残村医。19年来,他不仅尽心为范家岩村村民看病,而且义务服务着周边五、六个村的七、八百户村民。他医技精湛,随叫随到,贴医贴药,受到广大百姓好评。
6岁那年,王国平被铡草机铡掉右脚,是乡亲们抬着担架,跑三四十里山路,截车送到医院,才抢回他的小命。他从此立志,要当医生,要报答乡亲!1998年,王国平卫校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医。19年来,王国平随叫随到,为村民诊治疾病。行医途中,他曾在红土泥路深陷过;曾在深夜荒野间“抛锚”过;曾在碎石山路上摔倒过,甚至曾连车带人重重甩到了烟雨弥漫、车流滚滚的大马路上,差点“光荣”。身上一道道伤痕,无声记述了王国平行医路上的艰辛。  19年来,王国平体恤苦寒,贴医贴药。2001年至今,摩托车已报废4辆,价值一万五、六左右。
王国平被评为2013年度“平定好人”、 “平定县优秀共产党员”“阳泉市优秀乡村医生”,其先进事迹被新华网、中国网及山西新闻网、山西卫视等20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
张明故事
张明:阳泉市首届最美家庭,阳泉市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度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1958出生在忻州五寨,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从张明记事起,父亲就常教育他,长大了遇到国家和社会有难时一定要挺身而出,父亲的话深深刻在张明脑海中。正是这句话让他一个靠修鞋维持全家温饱的小鞋匠,却竭尽全力向社会献出爱心:他在汶川大地震后两次奔赴灾区,为救灾官兵、灾民、志愿者免费修鞋,将爱传递到巴蜀大地;玉树地震后他也赶往灾区;王家岭矿难发生后,他在井口为大家义务修鞋;在阳泉的一些敬老院、聋哑学校、驻地官兵营房、矿井口,他也常用免费修鞋的方式传递爱心。
闪耀人性光辉中的孝亲之美
李瑞红,阳泉市矿区贵石沟街道苏村社区居民,她年幼丧父,母亲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下面还有两个更小的妹妹。李瑞红当时只有11岁,就苦命的孩子早当家。给妈妈洗涮,喂妈妈吃饭;带妹妹去上学,辅导妹妹写作业;初中毕业辍学打工,结婚带母亲出嫁……李瑞红年复一年,谱写着爱的篇章。2013年被评为山西省十大孝星,2014年被评为阳泉十大好女儿,阳泉最美家庭。
李双娣:盂县路家村镇张家垴村村民,1975年,19岁的李双娣认识了张庙双,没多久便结了婚。1982年,丈夫在一次打工中不幸受伤瘫痪,大难临头,她没有离开这个极需要人支撑的家,而是与公公婆婆一起把术后的丈夫从医院接回了家。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她柔弱的肩膀,35年如一日李双娣照料瘫痪的丈夫,省吃俭用将两个女儿抚育成人,感动了身边许多人,省市妇联先后授予她家最美家庭荣誉称号。35年的时间,李双娣用行动诠释了勤劳善良、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的美德风尚,也用行动给女儿做出了榜样,创建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一个道德模范人物就是一杆旗,一户最美家庭的故事就是一首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需要这个群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这种精神!
参观展览掠影
摄影作品欣赏
山西十大孝星 李晶明摄
希望 梁守皓摄
不离不弃 李晶明摄
秋季 张如林摄
爱的拥抱 韩进斌
好儿子 任新民摄
家园 刘军堂摄
敬 高小平摄
天伦之乐 王谦摄
老宅乐 李文芳摄
聆听 李若冰
碾 黄毅摄
听妈妈讲那火红的岁月 李若冰摄
百岁老兵的幸福 刘胜摄
大宅门里的童年(下董寨) 石文华摄
和睦 刘胜摄
和谐家庭 李晶明摄
老人的心愿 李玉俊摄
漫步 王东晓摄
抢镜 李文芳摄
秋实 黄毅摄
收获季节 王谦摄
甜蜜 曹贵忠摄
我替姥姥分担点 张泉贞摄
五世同堂 刘胜摄
相亲相爱一家人 王坚克 摄
祖孙情深 刘军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