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伫立在巴中壮元街道上,太阳斜照在门面的台阶上,本已喧哗热闹的街面,人们因烈日的炙烤而四处躲起来。也许由于温度的升化而让我们去追寻一个梦。原本平静而井然有序的生活被近几年工艺品市场的调零打破了。国家有对手工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大力开展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宣传和培训活动,还作出各种放宽政策,资金扶持,免费宣传,展览会等等,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现实是经营面逐年缩小,以机器代替手工者。这让手工者情何以堪,何去何从?
开拓市场,物以稀为贵,少数人追求数量求生存,生产出大量的膺品、次品,以次充好捣乱市场。这是艺术品的悲哀和血的教训。虽然喜逢盛世,资源丰富,却使过多的产品造成积压不知销往何处?传统手工业者的难言之疼无处倾诉!手工艺术品,礼义往来以流传几千年,原本产业待兴的景象,现已雅雀无声,人去楼空,商人挥泪而去,问苍天,谁之过?
产品更替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可文化产品永远替换不了,砚文化传承的是精神与财富。流传几千年的砚文化,衰落当今,着实令人惋惜与悲痛。
我们踏着先人的足迹走过来,昔日辉煌耀目。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对砚文化的狂热追求让人慨叹。它造就一批一批的能工巧匠与大师。中国名砚传四方,也曾作为国礼,馈赠贵宾,并在各种国际展览会上脱颖而出,光彩夺目,国际友人高度赞扬。
砚又为书画用品必不可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向艺术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也许你手中的杯子或墙上挂的书画,办公桌上的摆件等等,都是砚石雕刻而成。你或许没想到,但它出现了。
尽管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满怀憧憬,但依然走向了凋零。敢问路在何方?让人心有迷失。
我是巴人之后,堂堂汉子,我担忧时代把我们抛弃。我得有梦,大胆的梦,与中国梦相融,摆脱一切阻力和旧传统观念,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独亮风帆!(作者:阳勇,写于巴中市状元街141号欧阳砚雕工作室,欢迎光临!)
用的什么石头?
有机会一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