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昌拱村博铺港的历代传奇


昌拱村博铺港地处海南岛北部湾,是临高县境内最大的河流文澜江的入海口,这条全长不到90公里的文澜江河流,在此地形成了一个自然开阔的港湾,湾口向西毗邻昌拱渔村及临高角天然优良浴场, 向东离金牌港航距离9公里。
这里一直以来都是海南岛上的关津要地。 从元代开始昌拱村博铺港就设有烽火台。明代在这里设置有博铺巡检司,“提督盘诘之事”。 明代已初具规模,据记载,正德年间这里有弓手三十人,巡船三只。到了万历末年,此地还有弓手十二人。
在2016年3月笔者在一些知名网站上一篇《省级文物的临高角明代沿海烽火台遗址 该由谁来保护》的文章,得到海南主流媒体的重视与关注,特派记者采写了《一明代烽火台遗址被埋火灾灰烬中 难以辨认》的报道,引起国内诸多媒体的转载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派人前往实地调查,研究保护措施。
昌拱村博铺这个地方虽然号称进出海南的要津,但是长久以来海盗每次寇略琼北往往视此为捷径。久而久之,除了少量捕鱼的疍民为了捕鱼而散居此地外,一直到康熙年间还是荒凉不堪。当时的临高县令樊庶到此地视察,感叹之余还赋诗一首来描写此地的境况:‘匹马频行历海滨,荒烟深处旧关津;白波满目儋澄界,黄笠遮头疍灶人; 三尺矮檐防飓母,一拳小石祀龙神’ 。
到了清代1894年,法国人为了从海上入侵中国,首先选择海南岛上昌拱村博铺港临近的临高角,特在此地建立了航海灯塔。1895年5月21日,英国籍人安时任琼海关税务司时,“琼海关”在临高角划地6.8公顷,建造灯塔及3座办公设施,由英国人一年轮换一次地长期掌管着照看灯塔的事务。
1950年4月16日晚上7时30分,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西路编队―――40军主力部队6个团的18700余名指战员,在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的率领和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的协助下,分乘300多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一线海岸起航,在4月17日凌晨3时左右,40军主力船队开始在昌拱博铺港抢滩登陆,博铺港在解放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一页。

楼主,海南的拿到巴中讨论做啥

大好河山人土风情各异,共享共增知识!

好文章,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