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最后的“猪生巅峰”,绍兴启用5A级花园式定点屠宰场
(花园式的新屠宰场)
“新屠宰场将于2017年7月6日上午8时正式启用,原址同时关闭。”7月1日,绍兴市人民政府发出通告:根据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市政府组织审查、验收并征得省主管部门同意,决定将畜禽定点屠宰场从越城区北复线狮子桥头整体搬迁至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至此,运营了15年的市政府定点机械化生猪屠宰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座全省一流的、5A级新屠宰场正以全新的姿态扬帆起航!
近20年来,《绍兴晚报》对绍兴“放心肉”工程一直不遗余力地给予关注,对私屠滥宰现象一直不容余地予以披露,报道总量超过100篇,深刻见证了我市生猪定点屠宰工程的蹒跚起步、艰辛推进、逆行反复和蜕变升级。
百姓吃上“放心肉”曾经为何这么难?相关部门维护“舌尖上的安全”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轨迹?当前新的城市格局下,我市定点屠宰和“放心肉”工程又面临怎样新的挑战?值此新场动迁之际,本报记者又一次进行了调查。
国务院定法
管住一头猪有多难?
长期以来,屠工兼肉贩的“杀猪佬”们一直习惯于自行收猪、杀猪、卖猪。突然有一天,要集中起来宰猪,而且要对肉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如果有猪肉病害问题,还得当场强行销毁,落个“鸡飞蛋打”,这对他们而言要想转过弯来谈何容易?即便是众多消费者也对“白板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10多年前,生猪私屠滥宰现象确实十分猖獗。”市定屠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从1997年国务院专门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可见一斑。该《条例》明确规定:生猪屠宰必须“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
据介绍,我市于1996年底建成7个生猪定点屠宰场。但没多久,许多定屠场便形同虚设,定点屠宰率一度从建场初的95%跌到不足60%,出现了“私宰点热气腾腾,定屠场冷冷清清”的尴尬局面。
据有关部门统计,当时仅越城区范围内就有不下100个非法屠宰点,这些点大多隐蔽地分布在城郊接合部,市定屠办以及公安、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多次联手捣毁这些窝点,但往往是检查人员今天刚走,第二天这些屠宰点又生火开张,甚至一些肉贩拿刀弄棒暴力对抗执法人员。为此,一些人发出“七八顶大盖帽难管一头猪”的慨叹。
对于此类私屠滥宰现象,《绍兴晚报》也一直不遗余力地给予揭露,陆续刊发了《有人卖死猪,有人卖死猪肉》、《追踪母猪肉》、《私宰点热气腾腾,定屠场冷冷清清》、《私屠滥宰何以如此猖獗》、《七八顶大盖帽为何管不住一头猪》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报道。“曾多次跟随执法人员到私屠滥宰点进行暗访,过程可谓心惊肉跳,如今的‘放心肉’真的来之不易。”回忆起当初的暗访经历,写下这批报道的记者也是感慨不已。
没有真正的定点屠宰,自然难以集中检疫,市民吃肉也就难以放心。对此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市领导甚至主要领导经常性地亲自带队到实地暗访,到市场明查,多次召集多个部门召开各种各样的协调会,在督促有关部门对私屠点进行高压严查态势的同时,组织力量加快建设生猪机械化定点屠宰场。”绍兴市天天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葛云明告诉记者,2002年7月,市政府开创性地引进民营资本投入到民生工程,首个政府定点的机械化生猪屠宰场在越城区北复线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里建有两条屠宰流水线,可年屠宰生猪25万头。2014年7月,这里又建成拥有两条屠宰流水线的家禽定点屠宰场,设计日屠宰家禽5万羽。
与此同时,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对私屠滥宰、非法流通等非法行为进行重拳打击,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严检战报
15年销毁“问题猪肉”43万公斤
猪肉为什么要检疫?一头猪身上有可能会染上多少种人畜共患的病?据了解,生猪本身可以携带300多种病菌,其中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达到了30多种。如囊虫病、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通过接触或食用,就能够感染此类疾病,严重的可致人死亡。
可见集中检验检疫,严把生猪产品质量关马虎不得。据市定屠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定点屠宰场,一头猪从进场到肉品出场,大致要进过5道检验检疫关:生猪进场之后,质检人员首先要查看产地检疫证,然后通过“看、摸、听”等方式进行观察,初步确认没有病症的生猪则会进入观察栏,接受下一环节的尿样抽样和瘦肉精检测。
“不合格肉品无害化处理这一环节特别严格,必须在屠宰企业、经营户和官方兽医三方见证下进行,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拍照、录像并存档。”该负责人称,除了向定屠场派驻10多名检疫人员外,他们还对目前仍零星存在的私屠滥宰窝点进行打击和捣毁。
而市场监管部门则着重管控猪肉流通环节:强化畜禽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监督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及餐饮单位加强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对进入市场的畜禽产品进行抽样检查,依法查处流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据市市场监管局统计,仅去年至今年6月底,市场监管部门就共查获违规生猪产品1250公斤。
“每天畜牧局派出12名检疫人员对宰前和宰后的生猪进行检疫,包括头部、胴体检验和内脏检验。”葛云明说,他们公司每天也安排4名质检人员进行肉品质量检验,如发现有疑似病症状的,将在猪体上打上记号,进一步确认后进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公司自我加压,对病害猪肉的把关严于全省平均水平,15年里共处理掉病害猪肉43万公斤,算下来平均每年无害化处理2.9万公斤。”他说。
据悉,经过宰前和宰后的多道检验检疫关之后,工作人员会在猪肉体上盖上动物检疫合格章和肉品检验合格章,“出具对应的《动物检疫合格证》和《肉品检验合格证》,才准许猪肉上市。”市定屠办有关人士称。
(现代化的生猪屠宰流水线局部)
150多天奋战
“放心肉”工程不容马虎
记者了解到,位于越城区北复线的市生猪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已运营了15年,年实际屠宰生猪22万头,日均600多头,承担着越城区及周边区域内“放心肉”的屠宰供应重任。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屠宰场已越来越不适合周边环境及城市发展整体框架规划的要求。去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屠宰场整体搬迁,并要求按“三区融合”的要求,超前规划,提档升级。
为此,市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现场踏看,反复比较选址,最后选定了位于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路的一家废弃压缩机厂的原址。今年5月,经过150多天的紧张建设,这座环保设施一流、花园式的现代化定屠场终于全面竣工,4条全国领先的智能化屠宰流水线也安装、调试、试宰完毕。
记者了解到,新的屠宰场总建筑面积达39000平方米,其规模为国内领先,是老屠宰场的4倍。“新场的绿化面积达1.6万平方米,绿化率超过40%。”葛云明告诉记者,为打造一个花园式的屠宰场,他们在景观绿化方面的投入就达700万元。
据介绍,新建屠宰场拥有8000平方米的屠宰车间、5000平方米的肉类深加工车间、5000平方米的综合性肉类批发市场、5000吨大型冷库等各个功能区间。“目前,全新的屠宰流水线、污水处理系统和臭气收集系统等均已通过验收。”葛云明说,新场按商务部规定的生猪屠宰企业最高的5A级资质等级要求设计,总投资已超1.5亿元,新场的年屠宰规模达到生猪110万头、家禽2000万羽,其屠宰品质及环保处理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与旧场相比,新屠宰场还将新增好几项服务。如新鲜分割肉批发,更优质、更安全的各类熟食供应。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新场还追加投资1800万元,计划新设牛羊定点屠宰服务项目,项目按1万头牛、50万头羊的年屠宰能力设计建造。此项目上马后,将填补我市没有牛、羊机械化定点屠宰场的空白。目前正向相关部门报批中。
据悉,新场建设得到了省农业厅等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
定屠提档升级
充分考虑“市区融合”
记者了解到,除了外部环境和环保设施设备大幅提档之外,新的屠宰场在选址和规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市区融合”。此地距离越城、上虞、柯桥等三区的主城区都在25公里范围内,有利于今后肉食品的供应。据统计,目前市区常年猪肉消费量在100多万头,而新屠宰场的年屠宰规模就可达到110万头,能满足市区猪肉产品供应量。
“将不合时宜的旧屠宰场搬出城区,引进一流的屠宰流水线,实际上是对我市屠宰行业的提档升级,对今后产业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市定屠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屠宰场投入使用后,他们也将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驻场检查人员,并继续对私屠滥宰行为予以重拳打击。
“根据目前我市屠宰产业现状及布局,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低小散”问题依然严重。实际情况是,目前我市市区范围内共有生猪定点屠宰场(点)仍有6个。
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屠宰场(点)屠宰设施设备简陋(有的仍为纯手工宰杀),臭气、污水收集达不到目前的环保要求。此外,屠宰点低价竞争、外地不安全猪肉产品进入绍兴市场、私屠滥宰等问题,仍需政策导向、管理规范和部门重拳打击。
“根据市政府要求,7月6日上午新屠宰场将正式启用,同时关闭旧屠宰场。”“天天肉食品”相关人士表示,在新老屠宰场交接过程中,公司将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不影响市场“放心肉”供应。
自己养的和市场的肉的确不一样
这样猪肉又要涨了。
我们只关心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