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现在处方药需要医生开方后才能购买,...


话说,现在处方药需要医生开方后才能购买,那么出这个政策的人考虑过需要长用药的人群吗?譬如甲状腺手术后需要长期服用优甲乐,这药普通的药店有,现在要处方才能购买,那么买个药要专门跑一趟医院,挂个号开个处方,而且还不能多买。一次只能一盒。正为出这个政策的智商担忧。

处方药需要处方才能在药店购买,这个政策没问题,国外早就是如此,国内只是跟着规范了。
但楼主所说每次去医院配药,只能配少量,我觉得社保局的确管得太严,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数量可以适当放宽。

主要是后者,一些生命维持药,每天需要吃,现在医院不比菜市场忙,挂号买药非常折腾人们的时间。

医保局的问题,处方是正常的。

另外有人会说可以去社区卫生站配药,问题是乡下医院没这个药。非的去所谓的市中心医院挂号购买,折腾人吧。而且需病人亲自去挂号配药。政策够先进的。老百姓享受亲自登门大医院挂号买常用药的过程。

每次去配个药药钱+11元的费用,多出来的11元医生就点了几下鼠标。30秒内的事情,钱真好赚。我靠靠靠。。。。。。。。(每天没时间晚上去的)

从利益的方面考虑,医院赚了,如果不要钱开处方,老百姓没话说,但是开处方要钱,有涉嫌强消费的嫌疑。老百姓还有*****吗?

保命重要还是跑趟医院重要

从几个回帖看,医生和医院躺枪了。出台这个政策的是医保部门。你看到过医保局怎么查医生病历和用药的吗?委托给保险保险公司,有一群小姑娘对着所谓的标准,公式来指导医生用药。听说有一家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被查,扣款,通报批评,一怒之下,拒收医保病人,然后社保局的一个头头过来向医生道歉。
一个不尊重医生的社会,是对生命的漠视。

那你懂什么药用来治什么病,什么时候调剂量吗?

第一:挂号费是全世界所有医院都要收的
第二:11元所谓的“挂号费”,是财政收去的,和医院和医生个人没有任何关系
第三:配多少药,可以报销多少等等规定,都是社保局制定的,医院和医生只是执行者,不是决策者

收去的钱不是就是支付给医院,医生了吗?

那去药店吧,省点钱

楼主信息不准确,优甲乐明明一次可以买两盒的,而且在有处方师的药店医保专柜就可以买的,还有医院都有便民门诊的,专门针对买药的病人开的,不用排队很快可以买到。

那天我去药店购药,也说是要处方才能购买,想想也觉得好笑,现在医院都是电脑处方,你能恳求医生给你开个纸质的处方,然后去药店配药?这医生肯开吗? 药店的工作人员后来说,有医院的收费票据也行,不知道真假。

好吧,我妈现在每天需要吃优甲乐两片。每次医生只给100片装的一盒。住乡下,镇上的医院没这个药,要命的药店要处方才可以买,医院呢要我妈本人去才可以买,我说的就是眼前的事实。

胜利路这里的震元堂二楼医保专柜拿医保卡就能买两盒,我经常在那买的,信不信由你!!

去药店啊,
店员问:你有处方吗?
你说:没有。
店员说:没有处方,加一元买个处方,就可以买药,要买吗?
买还是不买,还是去医院挂号买,楼主你觉得呢?

谁说处方药非得去医院啦?老头子高血压高血糖的药都在药店配的啊,最多添1块钱挂号费。

那么每次去买你到医院找医生开处方吗?

那个药店请指点

这个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就处方药凭处方购买这个的无可非议的,而且应该严格考核管理,毕竟处方药的毒副作用都非常大;限制数量也部分基于治疗计划需要不停修正及复查,以确保安全和治疗正确。问题在于,对于慢性病长期服药的群体,社保和卫生管理部门应该联合在健康卡/社保卡建立健康档案,一旦由医生确诊需要处方药物长期治疗的,建立治疗信息,并允许药店查询该信息,只有药店可以查询到该治疗信息就视同拥有购买相应药物处方,方便患者;同时,该信息由患者本人负责定期到相应专科医生处维护修订,当然这个间隔期限视不同病情有医生确立;相对来说,相较目前的制度能更方便患者,也不至于治疗出现偏差。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确实不怎么方便

郁闷的是,去医院还要排很长的队,最后就让医生电脑上开个药,还要收诊费。黑啊

医生的饭不好吃

骂来骂去就是没骂背后那只大老虎

是的,问题的根源是政策的制定者,p民成了牺牲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