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凶手被判死刑 被害人母亲:这样的结果换不来任何东西,“这种滋味难受啊”


昨天上午,备受关注的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法院认定,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罪成立,一审判处其死刑。黄洋家属对判决结果感到欣慰;林森浩的家属则表示不相信他是杀人凶手,将提起上诉。宣判前,林森浩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案件始末和内心的想法。
  林森浩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等待一审宣判。
  宣判
  报复投毒加害同学事实查明
  昨天10点30分,上海二中院正式开始宣判。黄洋及林森浩的家属旁听了宣判。
  法院审理查明,林森浩与黄洋都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同住在一间宿舍内。因琐事产生纠纷,林森浩产生了报复心理,决定投毒加害黄洋。去年3月31日,蓄谋已久的林森浩骗取同学信任,将已经封存的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取出,并于当天下午将其投入宿舍饮水机内。
  去年4月1日早晨,黄洋饮用了被投毒的纯净水,随后发生严重身体不适,于当日中午至中山医院就诊。次日下午,黄洋再次至中山医院就诊,被发现肝功能受损严重,遂留院观察。4月3日下午,黄洋被转至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4月11日,林森浩在两次接受公安人员询问时,均未供述投毒事实,直至次日凌晨经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刑事传唤到案后,才如实供述。黄洋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死亡。经鉴定,黄洋符合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坏死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症状。
  致人死亡意愿明显判处死刑
  法院认为,林森浩为泄私愤,采取投放毒物的方法故意杀人,致黄洋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予惩处。林森浩是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曾参与用二甲基亚硝胺进行有关的动物实验和研究,明知二甲基亚硝胺系剧毒物品,仍故意将明显超过致死量的该毒物投入饮水机中,致使黄洋饮用后中毒。在黄洋就医期间,林森浩又故意隐瞒黄洋的病因,最终导致黄洋中毒而死亡。
  上述事实,足以证明林森浩主观上具有希望被害人黄洋死亡结果发生的故意。林森浩关于其系出于捉弄黄洋的动机、没有杀害黄洋故意的辩解及辩护人关于其属间接故意杀人的辩护意见,与查明的事实不符,均不予采纳。林森浩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罪行极其严重。林森浩到案后虽能如实供述罪行,尚不足以从轻处罚。辩护人建议对林森浩从轻处罚的意见,亦不予采纳。
  法院宣判,依照刑法规定,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反应
  林父:到死都不会相信儿子歹毒
  昨天下午4点,《新闻晨报》记者拨通了林父林尊耀的电话,在9分多钟的通话中,林父数次哽咽,虽然一审判决结果已出来,但他心底依然相信曾经孝顺、善良的儿子不会故意杀人。
  记者:一审判决后有什么打算?
  林父:我一定要上诉。现在有几个律师在谈,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现在心里很乱,还没考虑清楚。
  记者:对于判决结果有什么看法?
  林父: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现在是有这个口供,但我也不知道真实情况是怎么样,但我想,他(儿子)没有那么歹毒,也没这个必要杀人。他能得到什么?我想不通。他跟黄洋也没有什么大矛盾,庭上说那些话,我也一直没想明白。说我儿子歹毒,故意杀人,我到死都不会相信。
  记者:事发后有跟黄洋的家人联系过吗?
  林父:我一直想跟儿子见面问问他,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给他送过衣服,但也没能见到面说话。所以我一直没想明白(儿子)为什么这样做,他是错了,但不至于是这样的结果。对于黄洋的不幸,我们一家深表哀痛,也对黄洋父母心怀歉意,但不懂怎么去面对他们。
  黄父:孩子可以瞑目了
  当法官宣判“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时,长期郁积在黄国强心底的情绪彻底爆发。“我哭了,这么多日子,终于有了结果,给黄洋讨了个公道。”黄国强说,黄洋终于可以瞑目了。法庭宣判结束后回到暂住地房间内,看着窗外蒙蒙细雨,黄国强表情凝重。
  黄国强昨天晚上对记者说,黄洋是独生子,考上复旦医学院研究生,曾是家里的极大荣耀。从惨剧发生至今,林森浩的父亲一共给他发了两条短信,均流露出一个观点,就是林森浩绝非故意投毒加害黄洋,而只是想开个玩笑捉弄一下黄洋。全家人不可能接受这个说法,也不接受林家人的道歉。
  昨天在法庭上,听到法官说要宣判,黄母杨国华的双腿就软了,还是边上人的搀扶,才让她能够站起来,但已泣不成声。离开法庭后,她的情绪始终没有恢复,回到住处又哭了好多次。杨国华说,虽然法院的判决让她很欣慰,但这样的结果换不来任何东西,“这种滋味难受啊!”黄洋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之前提起的民事索赔诉讼昨天并没有宣判。黄国强说,从黄洋出事到现在,家里已经花了11万多元,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他明确表示,要把民事索赔的官司打下去。
  被告人林森浩的父亲林尊耀在宣判结束后离开法院。
  2月18日,受害人黄洋的母亲杨国华(中)离开庭审现场时哭泣。
  对话林森浩
  我就是一个很负面的存在
  在昨日复旦大学投毒案一审宣判前,被告林森浩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专访中,林森浩由始至终都表现得十分冷静。
  记者:在等待宣判的时间里,你是怎么度过的?
  林森浩:一直在看书,主要是一些文学经典,因为我觉得以前读理工科的书太多,这方面读得少。我感觉我的思维有点“太直”,就是不懂得拐弯。有时候容易不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很负面的存在。
  记者:如果这件事可以重来,你会怎么做?
  林森浩:不知道黄洋的死讯前,还想着能不能得到他父母的谅解。后来知道他死了,“嘭”的一下脑袋就空白了,然后就什么也不想了。
  记者:有想过未来吗?
  林森浩:有肯定有,但很少,不会深入去想。因为我感觉我要么死亡,要么就是很长的刑期,不是我的意志所能够决定的。
  记者:你和黄洋到底有什么样的矛盾,令你想到用这样一种方式对他?
  林森浩:其实我跟他之间没什么矛盾。回想起来,我这么做的原因可能不在黄洋方面,还是我个人没有把负面情绪调整好。这个负面情绪也不是来自他人所说的被当众批评等事情,而是来自我跟宿舍另外一个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在床上睡觉,另外一个同学把脚放在床上来回动,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当时在睡觉,就说哥儿们你轻点,没想到他冲我来了句“没动啊”。我当时就很愤怒。
  我那段时间整个情绪很焦躁,同学打扰我睡觉了,我把这等同于他伤害我。既然他伤害了我,那我也伤害他。
  记者:那为什么跟别人的摩擦会牵扯到黄洋呢?
  林森浩:当时我在对面寝室玩游戏,黄洋过来了,笑嘻嘻地拍着我身边的同学说,愚人节要到了,要不要整人,很得意的样子。我看着觉得很不顺眼,就想着整整他。正好第二天我就要去实验室,那里正好有这种化学品,就想到拿这个去整黄洋。
  记者:你曾在微博中表达过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应该怀有悲悯之心,为何在此事中却突破了这一底线?
  林森浩:伤害别人身体这种行为,当时来说,在我这里不是一个底线。底线,我觉得这些东西是需要学习的,做事的习惯方式、思维方式都是需要学习的。除非在很小的时候,在家庭环境中有强烈的反反复复的刺激,要么长大之后自己学习,必须是经过反复不断地强化。其实我父母不错,但他们是农民,知识有限。一路以来,我的成绩都还可以,可能有点自我,性格上有点孤僻。固执的人在别人看来就有点自以为是,我听不进别人的观点。
  记者: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
  林森浩:我想对父母说三个字:对不起。希望他们能够忘了我。不管最终的结果是死刑还是漫长的刑期,都忘了我吧!
来源:南湖晚报

现在如此 何必当初!
需要投毒置人于死地?
给尐西卡评分:积分 +1理由: 我还是觉得有冤情。但也只能是觉得罢了
完蛋2家人
怪自己啊!
杀吧,的确是于事无补;
不杀吧,何以平民愤???
杀吧,毕竟人家孩子被你毒死了,虽然于事无补,但也得有个交代。这样的孩子活着以后能当医生?情绪都不能控制,万一以后患者有什么不满,他也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