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水西来奔太湖(上篇)
H篱边论叶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
元人戴表元这简单扼要的诗句,点出清丽湖州宜居地的源由,苕水霅川的分流与聚合,汇入浩瀚震泽,溪流滋润田园,舟船便利物流;山水孕育人文,风雅千古相传。
登弁峰,溯苕溪,对湖人而言,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在于起兴,因为身边的优美最易被忽略。年初突遇大旱,水库干裂航道搁浅;入夏梅雨骤降,水位暴涨太湖告急,而“南太湖人文寻访”的同好却趁势规划起“水上自助游”的行程。其实,古人游历都是自由出行,写诗撰文也是自我刊刻,而网络时代为现代人创造了条件,使得民间自由结伴寻游雅集更趋方便。我们决计效法古代“同好数人,以舟为楫”,去观览湖山真意。
连日酷暑,前天温降;昨又雾罩,今晨曙露。驾小艇挥别“道场晓霁”,离龙溪,过塘口,行至前面的河湾处,见目山双峰相峙,旧时此地为重要古渡。到下目山村就是吕山地界,即进入西苕溪长兴段。洪峰过后,黄水滔滔,成因与黄河近似,皆为水土流失尔。然可贵之处是这段西苕溪,还保持着江南原生态之河沿与村落的风貌。西苕溪千回百转,有许多奇险的河湾,诸如胥仓桥、牧湾村、黄良湾、南蒋村、午源渡等等,这些河湾之地皆因渡口而成交通要冲,聚商成市,繁盛一时。当我看到胥仓桥、南蒋村、港口村的大码头,石板桥、老驳岸、斗门坝、红砖房时,仿佛就是我辈小时候坐轮船时真切的情景回放。
小艇在离霅泉村不远处来了个急转弯,继而停靠在和平大桥堍的湖州港口船业有限公司。西苕溪两岸有无数的造船企业,铁壳大船,昂然列队。杨董事长向大家介绍了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愿景,要为打造浙北地区一流的内河造船企业而努力。中午,我们就在船厂食堂用餐,有红烧鱼和红烧肉,还有时鲜蔬菜,久违的乡土味就是爽口啊!离别港口船业,小艇返航湖州。一路浪涛追逐,但见苕花初放,鸥鹭惊飞,浮苹起伏,村树掩蔽,渔翁垂钓,摩托飞驰……转过无数河湾,又见目山双峰,我们进入湖州弁南乡境。目山破败的老埠头好啊!估计以前是渡口也是轮船码头,西苕溪畔难得一见的旧迹,毁灭在即!沿岸的读耕村、南潘村、钓鱼湾、玄通桥等桑田与胜迹,印证着江南传统的耕读文明之余韵。
行将接近塘口时,河道处正北向。横亘东西的弁山群峰,突然间展现在眼前,“山势如弁冠,相看四面同。乌程县门近,苕霅水源通”。读过宋人叶梦得的诗句,今日终得领略山水与城郭之全貌,不行水路不懂山水啊!西苕溪很快在塘口处向右急转,弁山群峰又在左岸时隐时现,近有乌陵山下青峰观,相传始建于北宋。右岸西塞山一带的群山则体无完肤,在丽日蓝天下我竟不忍相睹,也无拍摄之念想。忽而,晴空暗转,飘下雨滴,抑或张志和的泪?还是张志和的酒?想必道家最能看透事物本质的双重性,西苕溪繁忙的水运驳船,不正是承载这两岸“开光”的硕果而远航吗?
图片链接-----------------------
苕水西来奔太湖(下篇)
H篱边论叶
小艇途经霅水桥村,取道宽阔的旄儿港,矿山筑就两岸高楼,洋风情韵令人深思。此时此刻的仁皇峰颠,彤云底锁山河暗,好似电影导演根据情节需要设置的特定场景。小艇在宋人“夏山欲雨”的厚重画意中穿越旄儿港,鸥鹭似闪电在幽空中飞速划过。清人袁枚雨中过湖州得句:“州以湖名听已凉,况兼城郭雨中望”。临近长兜港时,天色放晴,水色渐清。左侧远处弁山群峰上空的乌云,也象舞台布景似地透出了几束光亮,而右侧河边则驻扎着连绵不断的塘甸水产捕渔船队,岸上就是“角龙”的家乡郎中港,环渚漾对岸是瑶阶坝,“角龙”说:“我外婆姓费,,她叫费丹旭为太公的。费家三代都是画家,现在有位费氏后人住在老家,村里有活动时就请他帮忙画灯笼”。小艇出长兜港便驶往南太湖。
前瞻太湖天水一色;回望湖城烟笼寒山,好一派“清空美意”!浪遏飞舟,中流击水,远处渐渐浮现出龟形小岛,这就是原属乌程之小雷山。奇特的小雷山绿树环抱,大半属太湖石岩体,似坚固苍老的龟壳,周边有许多洞穴与褶皱,崖壁上部光滑似较难攀爬。另有小半山岩系黄石,中段被劈成山谷,有危岩耸立其中,沿小路可达山顶,极目远眺湖光与山色尽收眼底。晋《风土记》称:“太湖中有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间即雷泽、舜所渔处也。”大雷山在长兴方向未见踪影。太湖气象万千,晴雨多变,而小雷山总是风暴雷电的聚集中心,故山顶设有风向标。
“负乌程于背上,怀大吴以当胸”。久闻雷堆其名,今日有幸登临。虽言苏浙太湖区划有争议,但登岛时“船长”没引来麻烦,也未见“军机”出动拦截,毕竟同处一片蓝天下嘛,这是秦皇汉武开创的千秋功业,但如何守住得之不易的疆域,不能总推“自古”而要来点“今说”,起码需要造点声势,以增加谈判的筹码。荒岛并非无实际意义,从小处看,我市失去了“州以湖名”的大片水域;从大处说,丢掉岛礁就意味着海疆缩水。日头偏西,舟楫返航。湖上空间云开雾散,洞庭西山呈天青色,而遥看弁峰则雨意正浓,真是“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啊!但今天也令“摄友”同仁们真正体悟到“天公作美,烟雨江南”的意境。
小艇驶回长兜港,再转新塘港入龙溪,长岛公园、日月大桥、城北水闸、奉胜城楼、项王码头、星海栈道、天昌水塔、古树名木等新景旧迹,迎来送往,应接不暇。在城西大桥处,我们看到了浊水与清流交接的壮观场面。过杭长桥入东苕溪,“道场夕照”被嵌入金湖大桥的拱形梁架中,古今相融组合成绝妙的“湖城市标”。从日升到日斜,我们结束了这次难得的“水上之旅”,大家都恪尽职守,兼收并蓄,交出自己最满意的画卷。
(文刊《青创》杂志2012。7。)
图片再接--------------------
“苕花初放,鸥鹭惊飞”,好一派“清空美意”!
献上几幅相片,表达对篱边老师的崇拜之情:
旄儿港上望天盛:
此去往太湖,白龙昂首游
仰视南太湖大桥:
开的是什么船。
楼主散文功底很强。赞一个。
太棒了,自然~~~~人文~~~~美景~~~~和谐~~~~赞美~~~~感谢~~~~~回忆~~~~~失落~~~~幽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