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平时生活的我还是很愿意uber这个搭车软件,操作比较规范,也很公平实惠。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倡导这种方式,毕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不能只顾自己方便去制造社会风险。1、uber等搭车软件的利益损害了出租车行业
好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龇牙,说出租车行业是垄断行业。其实,出租车行业是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当出租车退出市场后,一旦搭车软件公司倒闭的情况出现,私家车就没有服务市场的渠道,那么除了公交外,就再也没有出租车来为民服务,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大家可以想一想。况且,私家车的运营资质变化很大,也不受运营政策的约束,那么,当大量的私家车退出市场(不管是个人意愿还是经济情况不划算),出租车行业真空会然政府很为难,民众的出行困难就难以避免。
2、uber等搭车软件威胁公共交通和国家金融安全
当uber等搭车软件让出租车行业退出市场,那么,这些搭车软件就成了实际上的运营实体,可是,这些软件公司是不是真的就是运营实体呢?不是,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中介而已,实体是各个私家车主。请问,公共交通会让一个不是运营实体的、也没有运营权(我国暂时没有批准,好像全世界的国家都不打算批准)的网络公司来管理么?政府将一个事关公共交通安全、国家金融政策的行为脱离掌控,可能么?
还有一个问题是金融问题,私家车主和顾客是甲乙方,搭车软件公司只是一个中介。可是,这个中介却拥有金融管理功能,另外就是这个中介很容易掌握个人隐私。对于个人来说,你不在乎个人的那点隐私,但是从群体的角度上来说,这个风险是多大啊!
那么,解决搭车难的问题真就这么难么?其实不难。建议如下:
1、加大停车场建设。私家车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停车位不够的问题。停车场车位数是赶不上车辆增长速度的,但是,政府可以采用停车场的容比来控制车辆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停车证是购置车辆的前置条件。目前,人防工程和停车场建设应该是不谋而合的,应该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加强停车场建设,减少路边停放车辆的数量,从而疏通交通阻力。
2、加大公交的投入。公交应该纳入城市管理中除了公共安全外的第一要素。作为城市管理者,就要保障除了特勤车辆外的公交优先权利,公交专用车道就应该画设。
3、多种手段控制家庭拥有车辆数量,从源头抓起。车辆是要消耗公共资源的,属于公共资源管理范畴。各部门要联动,不能单纯的由某一个部门来做。比如交管、城建、运管、城管、住建等多个部门联动
打车软件在成都很流行。
滴滴打车在成都很方便
上次到成都 朋友就用的滴滴打车
感觉好方便哦
另外就是这个中介很容易掌握个人隐私。对于个人来说,你不在乎个人的那点隐私,但是从群体的角度上来说,这个风险是多大啊!
楼上的你咋不说腾讯这些公司很危险呢?
相比出租车滴滴打车等专车软件更具有方便性、灵活性、安全性:1、客户能查询到师傅的个人信息,每一次出行都能明确师傅的车牌号、手机号及身份信息,一旦遇到掉东西、“黑师傅”,信息触手可及;2、师傅也能查询乘客的个人信息,一旦发生诸如劫持、抢劫等刑事案件,对于侦破就更加容易;3、人人都能参与,费用更加透明、低廉,服务更加优化。
如果你出租车行业能做到这些,第三方软件公司还有机可乘吗?我个人认为,出租车行业不要去一味的去抵制、反对专车这一新生事物,而是更要去反省、完善自己的不足,疏比堵更重要!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