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卫视山西讯 记者 秦铭明 通讯员 张山】在中国共产党盂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阳泉市委常委、盂县县委书记李云峰所作工作报告;盂县“两会”,孔禄泉县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都响亮提出;要把盂县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为阳泉发展服务的首善之区。
何谓首善之区?首善之区又有何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首善之区有两个意思:一是指首都;二是指最好的地方。属名词,可用作主语或宾语。1、指首都。 清钱谦益 《贺朱进士叙》:“辇毂之下,首善之地,得一士焉。”亦作“首善之区”。 鲁迅 《彷徨·示众》:“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 2、最好的地方。《金史·礼志八》:“京师为首善之地。”《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学校为育材首善之地,教化所从出,非行法之所。”《汉书·儒林传序》:“建首善自京师始。”后用“首善之地”指首都。如《金史·礼志八》:“况京师为首善之地,四方之所观仰。”也作“首善之区”。 “首善之地”也泛指最好的地方。如《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学校为育材首善之地,教化所从出,非行法之所。”
首和善有什么原始的解释和最始的出处?
首的古文说明①<名>头。《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②<名>首领;首脑。《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③<名>物体的前部。《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④<动>首倡;起首。《史记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⑤<动>开头;开端;起始。《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⑥<名>首要;首位;第一。《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⑦<动>告发;自首。《谭嗣同》:“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⑧<量>篇。用于诗、词、文、赋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⑨<量>面。用于旗帜。《儒林外史》:“在南京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
善的文化内涵①<形>好;善良。《〈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愿无伐善,无施劳。”《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又】<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善。”【又】<形意动>认为……好。《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②<动>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④<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善易能也。”⑤<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⑥<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⑦<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⑧<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⑨<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这似乎穷尽了首和善的所有解释;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全部维度。
曾经就是个国家----仇犹
盂县是至少有着2600年文明史,多部正史的载述它在古文献中也亦作仇由、仇繇、仇首等等,是白狄的一支。
《地括志》载:“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亦名仇犹,戎翟之国也。”按此,这个时期盂县西部地区连同大盂一带为盂丙邑,东部地区为仇犹,治设今城东里放之古城坪。
《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参差而述,最早记录是《史记·樗里子传》:“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在先秦和两汉的一些重要史籍《战国策》《吕氏春秋》《韩非子》《淮南子》中,都有关于仇犹的记载。集解许慎曰:“仇犹,夷狄之国。”战国策曰:“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周礼曰:“广车之萃。”郑玄曰:“广车,横陈之车。”索隐战国策云“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以“仇犹”为“厹由”。韩子作“仇由”。地理志临淮有厹犹县也。正义括地志云:“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山,亦名仇犹,夷狄之国也。韩子云‘智伯欲伐仇犹国,道险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之,载以广车。仇犹大悦,除涂内之。赤章曼支谏曰:“不可,此小所以事大,而今大以遗小,卒必随,不可。”不听,遂内之。曼支因断毂而驰。至十九日而仇犹亡也’
仇犹国是何人所建?春秋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出现大国争霸局面。公元前七世纪前后,以畜牧为业、长于攻战的狄族日益强盛,不断侵入中原。公元前569年,狄族中的一支——白狄,在今盂县城东的古城坪附近定居,建立了仇犹国 。
传该支狄人爱穿白衣服,故名白狄。据记载,仇犹军身着银白服饰骑于马上,勇猛善战,有“白色旋风”之称。最初,白狄尚属于原始部落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立国后农耕广泛推广,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公元前457年,晋国大夫智伯出兵中山。以赠钟之计“灭中山,取道穷鱼”,仇犹国亡。
明代诗人陈颢曾写过一首《过仇犹有感》,诗曰:“凿道曾迎智伯钟,雄藩从此霸图空。孤臣雪涕随流水,双鹤闲谭话故宫。” 汉以前,盂县仇犹分治,这时始将盂和仇犹全交为盂县。现在的盂县县城也还是春秋仇犹国的故址,在城东北还有仇犹城遗址。人称古城坪,在县城中心有条县域最为繁华的钟镇街,相传当年智伯送的大钟就埋在地下。
盂县是最好的地方
人们把京师称为首善之区,是从班固首次提出的儒学教化含义,而近代梁启超等人的民生、民主含义,则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科学。随着时代的变迁,首善之区的含义有了拓展和延伸。现在人们一般把各方面做得最好的地方称作首善之区。这既包括经济繁荣,也包括文化先进、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而一个全新的首善之区的目标实际已经被勾画出来,即我们现在说的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社会和谐。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太明确的话,那就是应该再强调一点:民主、法治与自由。作为古代的首善之区,本质是儒教的文化运动,现在已然终结;作为近代的首善之区,本质是关注民生,追求民主,实现民族独立,这个也已然完成;作为现代和当代的首善之区,本质是自我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复兴,它虽刚刚开始,但充满希望前程无量。
综上首善之区的两大特质1、首都2、指最好的地方,溯本求源在此淋漓再现方可尽致资政。
是国,就有首都,只不过或大或小罢了。综合盂县的历史背景种种文化集成,首善之区的引用简直就是浑然天成恰如其分。更况前面还缀有特定的语境,服务阳泉发展的(首善之区),不仅语法上妥帖通顺,文化的政治内涵也更加坚定丰满,相得益彰更臻完美。
服务阳泉发展的首善之区一定会成为盂县复兴振兴的洪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