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随想之——若仪情长
师范的叔伯同学嫁闺女,邀我去参加婚礼。
这种事情,但凡有空,一定是要去的。给朋友捧场,锦上添花,也是给自己面子呢!
婚礼地点在清徐清雅苑二部,和去年腊月闺蜜嫁闺女在同一地点,熟道儿,好找。下了班,和同事一起出了单位大门,在美锦大街逗留不过五分钟就等到了一辆绕城公交,于是花一元钱就抵达了目的地。
本以为会有一些师范旧友,尽管不同班,同一届也该有几个熟面孔,结果没有,也许没有邀请师范同学吧?还好,来宾中大多是教师,于是一起加入了新娘母亲的同事席。同桌的老师们虽不熟络,但大多眼熟,于是这一餐饭也就不至于冷清了。
同桌的师范校友说起来是同龄人中的成功母亲,儿子当年考上北大,轰动一时,如今研究生毕业已经在北京某大国企入职。外人看来自然风光无限,但妍提起儿子来却一脑袋浆糊。原来是二十大几的儿子至今依然单身一人,从未有过恋爱经历。按说这个年龄在一线城市并不算很大,再者说了,在现在年轻人的观念看来,结不结婚纯属个人私事,旁人无权干涉,缘分未到,着急也没有用。但这妍要强,孩子小时候就管得超严,据说孩子都上高中了,孩子的学校生活都还在家长的视线范围之内,诸如“自习课上在教室的窗户外偷窥”这些在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对她来讲实在稀松平常。一旦发现孩子在功课上有差池那都是要夫妻联手,实行男女混合双打,是清徐教育界有名的虎妈。现在在儿子的婚恋问题上,依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本来妈妈惦记儿子的终身大事实属平常,但凡事儿都要有个度,奔三的儿子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又如何是你这小县城的妈能够遥控得了的呢?这样的过度焦虑非但没有任何作用,反倒几乎搞垮了自己的身体,整个人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已经激起孩子的逆反,看来不但于事无补,还极有可能要坏事儿。
这一餐饭的时间,我见证了一位焦虑的母亲,一位标准的中国式家长。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啊,年轻的时候忙工作,忙孩子,陪着孩子上各种特长班培训班;孩子大一些的时候,租房、陪读,为孩子升学废寝忘食,为孩子早恋上蹿下跳;如今孩子好不容易长大了,参加了工作,又为孩子婚恋操心,为孩子买房节衣缩食。现在这孩子们都怎么了,该用功学习的时候忙着找对象,该找对象的年龄了又没有动静了。好不容易攀登到了人生的新高度,而现实情况却是:我羡慕你北大才子,光宗耀祖;你羡慕我小家美满,妻儿绕膝。而人生偏偏是单项选择题,无暇他顾,这一命题是无论独生子女本人还是我们这独一代父母都必须面临的取舍。旁边的萍倒不急不火,谈起儿子一脸平和,也许这才是一个妈妈应有的心态。孩子需要自己长大呢,你喜欢的和他喜欢的真不是同一款,你还真不能代替他去谈恋爱。话说到此,我就想和我们这独一代父母们聊一句:我们既然不能管孩子一辈子,为什么要对孩子操那么多心呢?
但,我们这唯一的孩子,你,能放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