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被曝光 凉山州委书记连夜回应


“悬崖村”被曝光 凉山州委书记连夜回应2016年05月25日 02:09
来源:新京报
[url=][/url][url=]1[/url][url=]2[/url][url=]3[/url][url=]4[/url]…[url=]8[/url][url=]9[/url][url=]10[/url][url=]11[/url][url=][/url]
高清图集
2016年5月24日报道,四川,阿土勒尔村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平时住校,每月月[详细]
昨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5月14日,15个孩子走崖壁,爬藤梯,大约用了2个小时,到达“悬崖村”。 本版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原标题:凉山“悬崖村庄”将建一钢筋梯道
昨日,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昨晚,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
昨晚,昭觉县委相关人员称,当地交通部门此前已有修路计划,正初步实施中,并多次前往阿土勒尔村查看天梯安全情况。“想将道路规划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在修建过程中尽量维持当地自然风貌”。
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革表示,悬崖村此前已纳入县重点工程规划。他说,最近县乡干部和旅游扶贫帮扶单位正密集调研,也外聘了地质学家杨勇对旅游和道路规划进行科学评估,力求在保护好当地宝贵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制定道路开辟和旅游开发规划,带动当地脱贫。
他说,昨晚县领导已经带领工作组,攀爬天梯进入村子里开展工作。
据凉山州消息,目前该州已成立工作组,今日将带领施工、设计单位,进入“悬崖村”,应急解决天梯的道路安全问题,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此外,乡村干部和村民称,未发生学生死亡事件,为保障学生安全,乡里和学校都制定了护送方案,通常是村干部带队,和家长到山脚下,按预案带领孩子上山。
建议未来不单纯发展旅游
地质学家杨勇说,自2005年以来,他和团队考察发现,凉山深处仍隐藏着很多景观,如大峡谷、大裂缝、山顶平台等,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阿土勒尔村的悬崖由石灰岩、玄武岩、变质岩等构成,建设工程难度太大,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自然景观”。杨勇说。
此外,凉山州的扶贫空间大、任务重,精准扶贫落地是未来的发展重点。除昭觉县外,比较贫困的几个县都有着高品质的资源,对旅游、康养度假产业有很大作用。
对于悬崖村庄的未来发展,杨勇建议,不单纯是发展旅游产业,还要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包括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产品等的发展,让彝族群众参与到旅游当中。此外,集体验、探索、公益、观光于一体,结合生态环境,推动彝族村寨新农村建设。
村民每周下山赶集一次
“悬崖村”从东到西长约一公里,宽数百米,东高西低,大概相差200米。
村庄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爬17条藤梯:有些几乎垂直90度的藤梯里面嵌入钢筋焊接的钢梯,有些则是嵌入粗木桩。往下看就是悬崖,几乎没有任何遮挡。
村民陈古吉说,藤梯历史悠久,随着风吹雨淋日晒,加上上下攀爬,藤梯会不断损坏,哪儿坏了,就修哪儿。
村庄分布着数百亩田地和72户人家。房屋是土坯墙体,一部分屋顶是彩钢瓦,一部分是就地取材的木头屋顶。
村组长俄的长江家的情况相对较好。彩钢瓦屋顶,约40平米的屋内,地面是不怎么平整的土地,一个老式的带烟囱的锅台,两张床之间有个土坑,用来烧水和天冷烤火用。唯一的家具就是靠着一面墙的窄柜子,上面放个20多英寸的廉价液晶电视,也“很少打开看”。
村民进出村子,平时就是山下藤梯,一般每周下山赶集一次。种植的花椒和核桃丰收时,他们就背到离山脚几公里远的莫红小集镇交易。
“一些收购商知道我们是悬崖村的,断定我们不会再把东西背回山上,故意压低价格。”村民们说。
大件物品,村民是不会买的,因为无法上山。大多数赶集,是下山买些日用品,还有生产工具及肥料。
此外,村里养的牛、羊和猪,都没有办法运到山下交易,所以,都是自产自销。
村民生病是个麻烦事,年纪大的基本上都靠村里有医术的老人用土方解决。如果年轻人病重,尤其是女人,年轻力壮的男人就把她绑在身上,前后几个人协助背下山进医院治疗。
孩子为何需下山上学?
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太现实
阿土勒尔村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孩子们背着书包,里面塞满了书和作业本,分量不轻。他们爬山动作娴熟,在家长的保护下,行动非常有节奏,一旦有掉队的,家长会控制队伍速度。有孩子累了,家长就安排其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整。
“孩子们就读的勒尔小学位于牛觉社,靠近公路,比山上的基础条件要好,起码能保证有水有电”。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告诉记者,孩子们一个月放两次假,需要家长下山接送。因为吃饭和住宿都在校园,每学期需交300元费用。
阿皮几体称,政府一直在努力,保证乡里学生都有学上。虽然阿土勒尔村孩子们上学路辛苦些,但除一名生病孩子及一名残障孩子外,都已入学。
昭觉县委办公室秘书吉克劲松表示,政府部门曾在山上建过学习点,但“山上面积太小,修建学校不现实,只能搬到山下”。
村民有无整体搬迁可能?
或失去生活来源,而城内生活成本高
吉克劲松介绍,若要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首先要说服老乡们离开自己成长、生活的地方,多数人是舍不得的。
“搬出去可能要失去自己的土地、甚至失去生活来源,村民搬到就近城市,也只能选择劳动型的苦力工作。”吉克劲松称,如若在城内收入不高,则很难面对高额的生活成本,一次性几万元的安置费也无法完全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因此,搬迁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阿皮几体曾考虑过村子搬迁问题,但凉山可耕种土地本来就稀缺,安置的地方很难找,而且,“悬崖村”土地种植条件比较好,弃之可惜。
阿土勒尔村山上植被茂密,水土适宜,农作物产量高,村民能自给自足,且脱贫并不困难。“山上土壤适合种植青花椒和核桃,产量高、品质好”。吉克劲松说,2007年左右,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在附近的雷波县和金阳县引进优质的脐橙和花椒苗子,在河谷、公路旁边种植,产量可观。
温饱基本没有问题,但交通严重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尽管丰产,但农作物输送不出去,全靠人工背下山。吉克劲松表示,同样是青花椒,但悬崖村的村民卖不到好价钱。购买者知道他们不可能再背回山上,“就压价,别人卖100元,可能只给他们三四十块。”
村里修路究竟难在哪儿?
地质结构复杂,打通需要五六千万
吉克劲松称,其他村庄能享受到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阿土勒尔村民无法享受。“以前路不通可规避战争和危险,但现在限制了村庄发展。”
修路难在哪里?吉克劲松介绍,悬崖村的道路规划最早上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但由于缺口资金无法保障,只能把规划放到施工较好的地区。
此外,当地地质结构复杂,是导致收费高的一项原因。吉克劲松说,崖体结构为玄武岩等,在崖壁上面开凿道路难度很大。同时悬崖比较垂直,如果通路,要将附近的依沃阿觉村及树主村一起算进去开通,打通费用高达五六千万元。
高额的公路筹建费,村民自己筹钱不太现实,当地政府亦无法承担。阿皮几体表示,昭觉县的收入几乎都来自个体商店,然而县里商户并不算多,政府收入也不高。2004年、2007年都曾有过相关规划,但是县里能拿出来的修路款项也就20多万元。
“目前大家迫切需要解决交通问题,其次是整体发展规划,在旅游开发中寻找机遇,从长远的保护性、试探性地开发。”吉克劲松称。
本版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记者李相蓉陈媛媛
这是航拍的视频链接:http://v.ku6.com/show/CYAw7oQsvkJ5js8u00ppLQ...html

(转个贴)作为一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汉族,看到最近关于凉山的帖子,我也想说两句。
听说国家给凉山的补助捐款高达几亿?我震惊了,凉山贪官多,多的数不清,也奉劝大家不要捐款,国家也别在补贴了,因为根本到不到穷人的手中。也别想着捐些物质上的东西,比如学习用品,衣服之类的,关于捐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只有班里几个尖子生的,不是人人都有的,剩下的其他的,全部被那些当官的给卖了的。那些说什么因为这里的人太懒,这里的地质原因吧!高山的,不是什么都好种,粮食收成也不好。作为这里一个贫困地方的小学校长,在有了国家提倡并且补贴钱的营养午餐之后,一年之类买了车,学生们吃的是从彝族家庭中买的彝族酸菜,和四季豆,天天吃四季豆酸菜,很久吃次肉,学校老师整天打麻将,还爱喝酒,喝酒了一上课教室全是酒味。老师比学生更期待放假,一放假老师就跑到他们县城的房子里了,有时候下大雨,冲断了山路,老师就可以放假后一天来啦!这里的学生是没有作业,没有考试的,老师也懒得批改作业,也懒得考试,也是,考试卷子也得一笔钱呢,学校老师那么精明咋会吃亏,一学期就一次期末考试,放假过后的作业就一本寒假生活,也不知哪儿买来的,里面的内容好多没学过,小学只有语文,数学,和体育的,没有科学,没有英语,这里的老师也就是混着日子,领着那点工资吧!也不排除有那种敬业的好老师,可是我们这里没有。国家出资建的学校,有一次我们这儿有点小地震,差不多才两三级吧,小地震!学校新修的一栋教学楼就裂开,开丝了,另外其它几栋修了几年的,也同样,学生们都说,楼顶都裂开,开丝了。
有一次,我们这个地方,一些老外过来捐赠物资,人家是直接过来,不过官员老师得手,也只有这样,才到的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老外走的时候,一位彝族老爷爷,拿了几个自家的土鸡蛋给人老外(老外没要),他们受到了人的帮助,也只有拿自己认为最好的去给别人。(我文笔不好,写的很乱,我不知道凉山其他地方的事,只有讲我们这儿得了)
近几年,因为国家修电站,上水位,那些处在淹没区的人家户能得到一些土地赔偿。可是现在啊,第一批款好不容易拿到了,第二批款去了县上几次都拿不到,一去,人家说的就是你去问那个部门,这个部门,反正就是推来推去,就是没办成,其他一些地方都已经拿到了,可能就是我们这的人不团结吧!不像其他一些地方,团结一心的。现在水已经涨上来了,该淹的也已经淹了,我呵呵了。有些地方,就是因为赔偿没下来完,但是县上又执意要来,发生了争执,一帮警察就把人给抓了,全抓了,抱着小孩的妇女,人家直接一把把小孩给扔地下,把妇女抓车里,小孩给吓得哇哇哭!围观的拍照片,传网上,也被抓了,抓回县上一顿揍!广大人民群众也别说国家捐了多少补贴了多少给凉山,穷人一分没见着,全到当官的口袋里去了,当官的吃的一肥二胖的。
在说说这里的彝族同胞,说真的,我们这儿的汉族不怎么喜欢他们,因为他们脾气不好,喜欢坑蒙拐骗,当然说的只是一部分人,不是全部,凉山吸毒的多,当这些人家里父母给不了他们钱,他们毒瘾一来,就去街上光明正大抢,围观的也就看看,反正抢的不是自己,被抢的报警,警车开来转两圈就回去了。
一些外地过来做展销的,也经常被一些彝族同胞给坑。他可以来你摊位偷,你发现了还不能说,说了他还得找你麻烦。不仅是外地来的,在这里的汉族,也是如此,他就是要来你这里骗钱。你不给她钱,他就蹲你门口,让你做不成生意,就这样,赖上你了,遇到这种情况,也只有用财消灾了。
彝族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种族,这里的男人可以好吃懒做,不管老婆孩子。老婆孩子在家吃饱饭穿的暖都成问题,男人可以潇洒的在外喝着酒,穿着名牌,用着苹果,反正外面特爱面子。没钱借都要借来装面子。当然我说的也是一部分人不是所有彝族男人都这样。也有踏实肯干的。是有彝族特别懒,种了一点玉米,到收成过后就可以跑县城去潇洒了,天天吃玉米,别人一问起来照样有面子,人家可是在县城!家里女儿多,就一儿子的,啥都不用干,女儿大中午田间劳作,儿子一边凉快的玩耍。当然,说的也只是一部分人。
这里的工程都是豆腐渣工程,一天电站导致水位上移,就新修了条公路,完工没多久这公路就给塌了。。。
好啦,平时要说能说一大堆,真到写的时候却又不知道怎么写了,写的很乱,大家可能看起来很麻烦,我说的也就是我们这儿,其他的地方也不清楚,也别在说外面捐了多少,因为没到穷人手上全给贪了,什么补助啥的有钱人才有,穷人是得不到的。捐没捐都一样。
我在的地方是凉山金阳!
自驾游客进入彝区,没有几万几十万是出不来的,老彝胞直接用头撞车,满头是血然后要钱,警察不敢管,汉族人能走的都走光了。 老彝胞个个吸毒,扶贫款都吸毒了,政府分的牛也买了吸毒。
-----------------------------
答对了,因为彝族欺负汉族已经是家常便饭,现在几个彝族县,汉族户籍人口有的只有2位数了。整个凉山汉族人口外流越来越严重。
从成立自治州的76年,汉族人口占将近70%,现在居然不到50%了。
如果汉族圣母再任由彝族人狂生,然后再捐钱支持他们狂生,好吃懒做。迟早凉山会变成第二个搞独立的南疆。
忘记说了,彝族生育,是必须每家有3个儿子,没听错,是3个儿子,女儿不算。所以家家户户一堆孩子,生了不养司空见惯,但是还要生。
我昨天也看了这个新闻,看的有点心惊胆战,换我真不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