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鱼”在市科技馆开展,不到一月已成科普展“爆款”
“妈妈这是什么鱼啊?”“草鱼呀,我们买过的。”今天,位于镜湖新区的绍兴科技馆二楼,市民赵女士正带着4岁的儿子在看展览。而他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亲子组合的参观者。
近日,由市水政渔业执法局组织、绍兴科技馆协作的科普展“绍兴的鱼”开展。据悉,专门展示绍兴鱼类的专题展在我市还是首次举行,所在的展厅也由此成为省内首个地域性渔业资源科普展览厅。
多种形式展示绍兴鱼类
草鱼、青鱼、鳙鱼、鲢鱼等“四大家鱼”为代表的常见的鱼,但更多是大家不熟悉甚至从没见过的鱼……它们有的被制成剥制(干制)标本,有的成为浸泡在玻璃瓶里的浸制标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都栩栩如生。今天,记者一走进展厅,就看到了这些精心制作的实物标本,以及标本前形成“围观”之势的参观人群。
展厅里还分散布置了很多设施设备,包括电视机、触摸屏以及增强现实技术AR在内的互动多媒体,内容也是鱼类“身份”展示、我市渔业资源分布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因为好看好玩,同样吸引了很多大小观众。
“我们是今年4月开始布展的,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展览由市渔业部门提供实物标本和相关视频内容,我们则负责提供场地和设备。”绍兴科技馆总工程师张寅刚介绍,该展厅是由连接不同展厅的过道空间改造而成的,面积大概400个平米,“为了在展示内容和环境上与其他展厅相协调,我们双方动了不少脑筋,现在看来很成功,展示效果不错。”
“其他的展厅内容都是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而‘绍兴的鱼’展示的就是绍兴本地的东西,更接地气,所以本地和外地的观众都很感兴趣。”张寅刚说。
据了解,本次展览其实是以市水政渔业执法局组织的“绍兴市内陆自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成果为基础的。该项目自2014年申报开展,按春、夏、秋、冬四季选时,在绍兴市内陆自然水域了内设置11个采样断面与18个采样点,重点对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开展了调查取样,通过调查分析共获取绍兴现存鱼类105种。“有些因为定向捕捞有困难,有些是标本制作有一定难度,因此这次展出的鱼类品种实际为86种。”市水政渔业执法局一位人士表示。
参观人数已超8万人次多样而活灵活现的鱼类标本,现代、充满科技感的展示手段,“绍兴的鱼”开展以来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参观,争相先睹为快。
“我们路过看到来转转,没想到展示的鱼品种还蛮丰富的,有淡水的,也有出海口的。”更让市民赵女士开心的是,4岁的儿子似乎对看鱼还挺喜欢,她有意进行着引导。“很多鱼我们以前只在电视或者书本上才能看到,让小孩子见识见识,蛮有意思的。”老家湖北的丁先生带着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也在参观的人群中。丁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去水产市场时,也会有意识地让小孩认鱼的品种,但是什么科、什么属连他也答不上来。“这次不但可以跟孩子一起学到很多鱼的知识,而且还第一次知道原来绍兴鱼的品种有这么多,真不愧是江南水乡、鱼米之乡。”
而在68岁的“老绍兴”徐炳海眼里,这个展览让他看到的不只是绍兴丰富的水产品类,还有满满的回忆。“很多鱼还是我们小时候见过。”这位新中国的同龄人指着身后的陈列标本说,“这种鱼我们土话叫白条,也叫翘嘴巴,你看它们的嘴是向上翘的,还是我10几岁的时候在河里钓上过,但后来再也没见过,现在都算珍稀动物了吧。”“螺丝青平时能见到,但这么大的螺丝青也很多年没看到过了。”对此,徐炳海认为这里面有治水起的作用,“河水清爽了,鱼也在多起来。”
绍兴科技馆工作人员介绍,“绍兴的鱼”是8月15日正式开展的,在暑期的这最后半个月里,前来参观的人每天都有五六千人次,开学后双休日的参观人气还是非常火爆,平均每天也有两三千人次,累计已经不下8万人次。“展览一方面是展示课题成果,另一方面也旨在普及绍兴鱼类资源知识,提高广大市民的鱼类资源保护意识,共同推动我市渔业资源保护和发展。”市水政渔业执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经过双方沟通商定,“绍兴的鱼”将成为绍兴科技馆的永久性展览,同时他们也将不断扩充鱼类标本数量,不断丰富展览内容。
昨天去看过,不错
不错,点赞
有地方特色,展地方亮点,饱市民口服,开群众眼界
刚上礼拜去过。蛮不错的
什么时候白条变成珍稀物种了
明明就是螺蛳青
看着还不错
下午去了,
挺好的
挺好的,今天教师节,还免费
标本都是文理学院老师鉴定和制作的
看到了,
学生味浓郁
上次我看到有人去北京旅游,
行程中有游北京科技馆,感到有点惊讶,一般我们去北京这种地方,时间那么紧,肯定游古迹,景点,海洋馆,动物园,老街名街,今天去了科技馆,发现去游一个城市的科技馆也是个好选项
什么时候结束
科技馆需要门票不?????????这周还有吗???
看来劳资的坐骑也被拿去做标本了
有没有搞错,明明是青鱼。
那条标本怎么看着像鱼干。
不错啊,想带孩子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