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号下午5点,在嘉善干窑镇拆老房子的施工人员打110电话,说是他们在拆房子的时候,发现一个木盒子,里面竟然一大叠银行存单,数一下有整整39张。
这些存单是谁的?还能不能取出来?
最近一段时间,嘉善干窑的姚浜街一带正在拆迁。8月头上,姚浜街49号这处老房子,突然就塌下来了。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社区叫来施工队,先把危房拆掉。
结果在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小木箱。这个小木箱长27厘米,上面是红色的漆,漆面当时我们发现,已经掉落了很多漆。小木箱子从外表的一个结构,以及它的样式来看,年代已经非常久远。
打开来一看,里面竟然有一大叠银行存折。警察通过对附近居民的走访了解到,这幢老房子已经空关十多年了。
干窑派出所 警察 陈聪之前是一个独居的老人住的,后来她是04年过世的,过世之后就没有人住的。
警察将小木箱带回所里,经过清点,银行存单一共有39张,其中,1998年有1张,1999年有16张,2000年有7张,2001年有6张,2002年有7张,2003年有2张。存款金额最大的一张,是13000块,最小的一张是500块,加起来有79000多。
存折都是定期的,多数是三年期,也有两年期和五年期的,年利率从2点几到4点几不等,而且都是自动转存。最早的一张存折已经18年了,最晚的也有13年,算下来,利息应该也有不少。
存款人是一位姓阮的老太,她是干窑本地人,去世那年八十岁。
干窑派出所警察 陈聪 老人过世的比较久,而且子女的户籍一开始就不在本地,就很难查找,关联性不是很强。
跟银行存单一起放在小木箱里的,还有一些已经泛黄、发霉的信封和部分信件。从信封、信件显示的日期来看,这些信都已经超过三十年。
从信件内容来看,经常和阮老太通信的,一共有三个人,一个是她弟弟,另外两个,是她女儿和儿子,三人目前分别住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看得出来,这个家族是书香门第,都是有文化的人。
干窑派出所警察陈聪书信当中他们互相的称呼,比如说,她弟弟称呼她为姐姐大人,是大人这么一个称呼,儿子也称呼她为大人,可见老人在家里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老人有一些书籍都是比较有文化的。
当警察联系到阮老太儿子的时候,对方都不敢相信。
干窑派出所 警察陈聪第一反应也都是比较惊讶,也可以听出有些激动,因为他们之前也找过类似的东西,但是没有找到,所以也非常感谢我们。
目前,小木箱已经贴上封条,等待已故老人的家人来嘉善,把这些遗产领回去。
可怜,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都支援国家了~
拿出来也贬值贬得不好看了。
应了那句话【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没了,钱没花完】
老人经济条件好的话,子女给的钱一般都存起来的。
有什么办法,老人以此为乐。
所以说可怜,可怜的是观念。
其实国家也不要你这样支援,最希望你花掉。
幸亏还有后代在,不然这钱可就真支援国家了。为警察叔叔点赞
十几年前这么多钱还算值钱的
6的飞起
哎....好了国家
大户人家
这钱已经贬值的没多少了,子女用这钱把老房子修建下,有个宅基地,以后老了回家翻新养老,或拆迁,那就美了!
可怜的老人
三十年前你拒绝下海,二十年前你不懂股票,十年前你没想买房子,现在你还你还拒绝信任吗,
老人有钱的,04年有那么多钱不简单,比现在的年轻人有钱多了至少没有卡账和房贷
还是为了自己有个保障,不给子女拖后腿。心酸。。。
应该能够找到,也必须找到他的家人,这是政府的义务和责职,希望有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