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台州三门县人民医院儿科急诊,一个晚上就给3个小朋友洗了胃。3个小朋友最小的10个月,最大的3岁。他们到底吃了什么?
病例1:误食蟑螂药
当晚6点30分左右,一位老人抱着十个月大的孩子冲了进来,“医生,医生,快!快!快!孩子吃蟑螂药了!”听到老人的呼喊声,医护人员赶忙上前查看孩子的情况,并立即开出洗胃医嘱。当班护士马上准备好洗胃用具,为孩子进行了对症处理,随后转入儿科病房住院观察。
原来,因为家中厨房里蟑螂太多,孩子的爷爷买来一包蟑螂药,放在厨房的一个角落里,没有任何的遮挡。10个月的宝宝正在学爬行,拿到东西都往嘴巴里塞,角落里的蟑螂药就这样进了他的嘴巴,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病例2:误食碘伏
晚上7点20分,刚给十个月的宝宝洗完胃,输液大厅又一声高喊,“护士,快过来,有人要洗胃!”这次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她喝了大半瓶碘伏。在场的护士听闻后,都觉得不可思议。碘伏这么难喝,孩子怎么会喝下去呢?
原来,女孩的家人把碘伏倒在一个饮料瓶里,然后放在餐桌上。这个小女孩平时最喜欢喝这种饮料,晚上从外面玩了回来,一看到桌上有瓶饮料,没问也没多想,就直接拿起来喝了。等她反应过来时,已经大半瓶下肚。
病例3:误食硝酸甘油
晚上8点35分,“医生!医生!我的孩子好像吃错药了!”一个爸爸抱着小男孩冲进了急诊儿科医生办公室。这次是一个3岁的小男孩,他误吃了硝酸甘油。
医生问:“小朋友,为什么吃这个药,吃了几颗啊?”他回答:“这个跟我吃的糖糖一样,我就拿来吃了”。
原来,孩子的外婆和妈妈每次喂他药的时候总是说:“宝贝,这个是糖糖,很甜很好吃的哦!”晚上,趁大人不注意,孩子拿起药就当糖偷吃了起来。家长善意的“谎言”,这次闯了祸。
好在三个孩子经过洗胃,目前情况恢复良好。三门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吴峰说:小儿误食药物、毒物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今年截至目前,医院儿科急诊已经收治了116名误食患儿。
医生的话
由于小儿胃内容物排空快,毒物吸收快,再加上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述自己到底有没有吃,吃了多少量,很多家长也无法判断。为了降低风险,一般情况下医生只能给孩子进行洗胃,但洗胃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
作为家长要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让宝宝远离危险
排查家里所有的有害物品,贴上标签,并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把这些危险的东西统一放置,锁好。
防打开瓶盖并不是万无一失,宝宝的聪明超乎你的想象。
不要把你的日常药品放在明显的地方,如果怕忘记吃,可以写便利贴贴在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
不要随便更换药物或清洁剂的瓶子,如用饮料瓶装洁厕剂,孩子看到会误以为是饮料,容易误食。
不要把药物当成糖果吃,比如止咳糖浆,虽然是甜的,但,是药三分毒。不要给孩子养成一种“这是甜的,像糖果一样,可以随便吃”的习惯。
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用完的化妆品瓶子、吃完的药瓶及时扔掉。
度假或去别人家,也要大致了解下这些可能对孩子有危害的物品的大致位置。
家里来客人,客人的包包或随身物品也要放好,很多人包里会随身携带止痛片这一类药物。
不要以为天然的,如不含任何化学物品,纯草药的商品,就是完全无害的。
孩子出现什么样的信号
可能是中毒的表现呢?
宝宝出现这些情况,可能中毒了
嗜睡,昏厥或无意识
呕吐、腹泻、肚子疼
孩子嘴里或周围有疼痛感或灼热感
身体发热或发冷
头痛、烦躁、不规则呼吸
食欲不振、吞咽困难
突发皮疹、蓝色的嘴唇和皮肤
言语混乱、癫痫发作
药品一定要远离孩子容易接触的地方。
误服药品会引发中毒,甚至意外,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