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嵊州市贵门乡雅安村举行吕氏祭祖大典的现场。本次活动除了祭祖外,对始建于清代(1718年)的雅安吕氏宗祠明禋(yin)堂进行重修揭匾、颁布吕氏祖训家训和间隔95年重修的新《贵门吕氏宗谱》。
据了解,嵊州贵门吕氏始祖为吕规叔,在1175年创办鹿门书院,成为嵊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嵊州鹿门书院系南宋理学家吕大椇(字规叔)创立。吕规叔治学严谨,因缔姻于嵊之过氏,爱慕鹿门山水清妙,遂从婺州迁居鹿门,筑别墅于白宅墅,并创建“鹿门书院”,培养教育乡里子弟。宋淳熙七年(1l80年),浙东大饥,时任“浙东常平茶盐使”的朱熹来嵊赈灾,访规叔于鹿门,并在“鹿门书院”讲学。
朱熹与规叔素有交往,知吕氏一族家学渊远流长,儒林英才辈出,为“文献世家,中原望族”,故在吕的居所题了“贵门”两字。吕氏后裔在贵门休养生息,在鹿门书院学习,鹿门书院的存续成了吕氏族人兴旺发达的标志,并成为嵊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吕姓路过 顶下
跟吕不韦有没有联系?
这种祠堂才叫文化底蕴,看看那墙面,除了那匾额是新的,其余就保留着原来的东西,墙面斑驳,那文革时期的标语全都是历史的痕迹,比某村翻新的要有味道,这种保护方式值得推广。。
现在嵊州一带,修家谱,找宗主,造祖庙,已经成为风气。
以前皇权不下县,乡村日常治理靠乡绅和家族,家谱的作用之一就是维护那族长的权威。现在在福建那边,家族直接的关系还是维护的很好,过年的时候全族的人都要聚一起吃饭。现在大家都在搞,说明有钱了呗,因为家谱一般都是过三十年就要续上,修一次家谱没那么容易的,好多在那些红色年代都毁掉过,断续过,要重新接工程量有点大。
本人姓吕路过赞一个
都是吕雉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