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坛镇丹家村,有一封珍藏了近50年的信,不管换了几届村干部,都一直被当做“传家宝”。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泽东选集》特别紧俏,丹家村村民渴望有一套《毛泽东选集》,但因为位置偏僻,无处可买。于是,当时村里的大队会计孙宝江试着给国务院邮去钱并写了封信,希望能从北京买一套《毛泽东选集》。本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有想到很快就有了回信。这封信信纸已经泛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秘书厅”的几个字依旧十分清晰。信上内容大致为根据孙宝江的要求,购买的《毛泽东选集》寄出,同时希望当地大队能“抓革命、促生产”,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落款是国务院秘书厅人民来信来访室,并特意注明了购买价格为2元,剩下的一角钱退回。
“村民们看到回信都高兴坏了。”如今70多岁的孙宝江说,别看是这么小的事情,但国务院那么重视,还认真帮忙办好了,正是群众事情无小事的真实写照,这让他们村干部很受教育。在丹家村,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是村民遇到的困难还是提出的意见建议,村干部都必须给予回应,这样的“习惯”和那封信的年纪一样长。
作为全区海拔最高,经济较为薄弱的村,丹家村也想富裕,村民建议发展“乡村旅游”,村干部认为可行,便绞尽脑汁想办法推介村里的青山绿水,在村委主任孙位军的微信朋友圈里,90%以上的内容都是介绍村里旅游资源的“广告”;深弯自然村36户村民旱季缺水,村民渴望解决,村里在区水利等部门支持下,靠着毛驴驮运建材挖深井,建起了蓄水池;山路难行,村民呼声强烈,经过村里多年的努力,影响村民出行的多条道路得到硬化改善……
村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大家都把村民的事情无小事当做了工作原则。这封有着时代烙印的回信,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所以也能让大家受到更多的启示。
红色收藏
是真正的群众事情无小事的真实写照。
希望各级干部学习.执行。
真是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说明了当年干部如何看重群众要求,现今你写封信到中央要买本邓小平文选可能是石沉大海
当时的政府部门办事为人民,现在的官员办事为人民币。
从这件事上说明,当时政府部门确实是把“为人民服务”当座右铭来做的。
当年的政府干部着实为百姓办事。
三少爷说句不该说的话,如果照50年代那封信的局面,你丹家村到现在子子孙孙还被困在大山里面。除了楼主没脑子,跟帖的是实足脑残。
勿简单!
我们假如还生活在50年代,我们会有同感。
现代人与当初的思维已经有天地之别了。
激动人心,无法言表!
主要是希望信访办或12345市长热线办公室的同志们学习一下。{:soso_e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