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一院神经内科专家:治阿尔茨海默病,这三个误区,必须绕行!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在青岛举行,全国各地的神经领域专家齐聚一堂。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曹云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误区进行了解答。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病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了中重度的时候,会变得几乎不认识周围的人、精神异常、打骂周围的人”。
曹云鹏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22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的灵北公司展位上接受采访时说——
“我有一位女患者动不动就打她女儿、掐她女儿,她女儿身上全是青一块、紫一块的,造成了很大的家庭矛盾。家人都会觉得老人怎么年龄大了反倒性格越变越坏?”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来就诊,确定一下是否是发生了阿尔茨海默病。
曹云鹏解释,这种出现性格上的极大的变化,做事情和别人对着干,这其实都是出现了精神行为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症状之一。这个时候,家人应该意识到,老人可能是生病了,不能和他对着干,造成更大的矛盾。
感觉无效就停药不可取很多患者和家属觉得阿尔茨海默病是“绝症”,拒绝治疗;还有些患者在吃了一段时间的药物之后,发现记忆力没有提高,就自行停药……这些都是误区!
曹云鹏主任解释,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就好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一种慢性病,所以,在开始治疗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祛根儿”的想法。
这个病的治疗很多人看不到任何表面上的效果,但实际上,治疗和不治疗还是有很大区别。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nmda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片,能够改善患者在认知、语言、精神行为方面的核心症状。坚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发展,减少精神行为症状发生,改善患者的认知、语言功能,延长患者寿命或者提高生活质量,也进一步减少照护者的负担。不治疗的患者,疾病加重的快、发展的快。
曹云鹏建议,除了要早期、及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以外,还要坚持治疗。如果患者使用一种药物半年后,效果不好或没有效,建议换成其他药物,也可以加量使用,千万不可吃完一种药没有效就自行停药。
“老糊涂”也需要及时治另外,这个疾病本身没有疼痛感,大家觉得只是记忆力不好、精神状态不好,是老糊涂的表现,所以很多人在疾病早期没想到要治疗,但一旦病情进展到中度、重度,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甚至丧失生活能力,这会给照护者带来极大的负担。
曹云鹏说:“我们的原则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大获益。”
但很多人吃了药后期望自己的记忆力有突飞猛进的提高,这点曹云鹏解释,药物治疗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到中度、重度,并不是为了提高患者的记忆力,而是延长记忆减退的时间。
在记忆方面,药物能够延缓记忆衰退,比如患者现在能记三件事,使用药物的目的是让他更长时间的维持这种状态,如果不使用药物,很快就变成只记得两件事了。
曹云鹏介绍,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就诊率相比十年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离不开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据悉,专注于发现和开发脑部疾病创新治疗方案70年的灵北制药,致力于脑部疾病领域的知识普及和教育,成立的灵北学院10年来通过无产品偏向性的教育活动,普及痴呆与认知、抑郁和帕金森三大疾病领域专业知识,目前已帮助上万名中国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分辨、知晓率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灵北也致力于脑部疾病的科普教育,帮助提高社会和公众的疾病意识。
本期名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曹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