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负优质到精准减负,柯桥区实验中学“分层走班”
“课改”在柯桥
“轻负担能带来高质量”,柯桥区实验中学用10多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如何更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验中学又出一招:“精准减负”。
近两年,为了让“选择”成为教育的活性元素,让学生可以“我的学习我做主”,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本真教育,实验中学遵循“量身定制”的教学思想,提出“从统一迈向定制”的教学新理念,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的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制课程、课堂、作业、微课和评价,以期最终实现“精准减负”。
给学生“定制”课堂
去年12月16日,以“基于分层走班的课堂转型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鉴湖之秋”在实验中学新校区举行。实验中学的戚兰、何雅芬老师与兄弟学校的俞国平、吴菲菲等老师同台献艺。
其实,实验中学在2012年就成为了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的“理事长单位”。这个经省教研室发起、由全省22家“豪门”组成的联盟,在我省初中课改方面一直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为了给学生“定制”课堂,2015年,实验中学在柯桥区内最早实施“分层走班”课改。从最初八年级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捆绑分层到今年所有年级实施,实验中学走了三个年头。
“无论是A层、B层,还是C层学生的课堂教学,教师都应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基本的三维目标。以此为底线,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 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实施对应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验中学校长董建康对分层课堂提出了要求。
为了落实这些要求,学校发挥名师集聚优势,合备课组之力,对分层课堂进行攻关。同课异构、小课题研究、录像课回放、课后反思……老师们对分层课堂愈加自信。
为选择插上翅膀
让“选择”成为教育的活性元素,让学生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这是实验中学的坚定追求。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新变化。
2016年9月,学校出台了《实验中学作业管理条例》,详细规定了校本作业的编选、容量、难度、评价等,把作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因“生”而异,实行动态管理:学科成绩在前40%的学生,鼓励他们运用元认知策略,学会“监控”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确定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完成适合的“自选”作业来消除这些薄弱环节。学生上交思考问题的“痕迹”或“自选”作业,可以替代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不仅不能批评,还应大张旗鼓地表扬。2016年12月,为了让学生可以无数次“回放”研究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学校出台了《实验中学微课工作制度》,开始分学科建设基于网络的微课。
实验中学的微课以课时为单位,分为课程预习和作业辅导两部分,每个微课控时5-8分钟。目前,学校数学、科学学科已做到每堂课都提前上传高质量的预习微课,每晚8:00推送作业辅导微课。
“以前放学了,遇到不会做的习题只能第二天问老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动动鼠标,选择观看相应的视频就解决了。”这是实验中学学生的心声。
提供个性化课程
如课说课堂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那么课程开发则侧重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今年2月,实验中学每一位老师都拿到了学校下发的“拓展性课程申报目录”。根据目录,学校教师自愿申报、开发特色课程。学生有需求,学校尽量满足;教师指导不了的,则外聘师资。50多名学生喜欢“面点制作”,学校请食堂大厨出马。空竹是柯桥区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0多位学生选择了这门课程,学校聘请民间艺术家张大伟来校给孩子们上课……如今,实验中学已经有近100门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择,走班上课。
体育课能否不再一味“跑跳”而加入许多“花式玩法”?怎样让最不喜欢运动的女生上体育课特别来劲?能否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一种或两种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运动技能?实验中学想到了“体育选项教学”:以8个班为一个集团,在每周体育活动课中集中安排,由8位体育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同时上课,每位教师为学生“定制”一个项目,让这8个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学校推出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篮球、空竹、健美操、花样跳绳等项目,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2016年12月9日,实验中学承办了绍兴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各区市的体育骨干教师观摩了学校的选项教学成果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个性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16年第二学期,实验中学超过700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器乐、合唱双夺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展演金奖;近日,作为上届比赛的亚军,实验中学男足赴温州,踏上了浙江省第八届初中生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的夺冠征程……
初中的成果,到高中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