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篇报道关于华舍街道一老太在河道里洗衣服被罚100大洋的新闻,大家怎么看,纯属个人想法,勿喷,谢谢!
才100嘛
100元也是意思一下,便于引导和宣传.
要支持五水共治,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变好,或者还有很多死角,但已经在行动了.任何人都不希望身边的水都是污水,生活条件再好也是白搭.看一下现在的空气质量,不是已经比以前好得多了吗?
纯属个人想法?LZ那你的想法是什么?
河道洗衣和工厂排污都要抓,不能一手软一手硬,青山绿水才能造福子孙后代
家里洗衣也是排入雨水管,最后排入河道的啊
没什么想法
衣服洗了一辈子,现在不能洗了,这算什么?
河水变好了才有人愿意洗衣服,小舜江水是饮用水,用来洗衣服算不算是一种浪费,洗衣服水再走雨水管,吃的空啊。
前几天看到一个很好的回贴说小区里都发放分类垃圾箱 然后来收垃圾时又全都倒在一起了 其实河道里洗衣服污染不了多少的 我们以前一直洗下来的 真正污染河道的是工业排污厉害
跟麦田了少麦秆一个道理,农村没人管少污染企业的地方年年烧,天依然是蓝的水依然是清的,但是专家说烧麦秆污染呀
挑个软子捏一下,总说在做事了
是有矫枉过正的情况,想洗个大件的东西,很多家庭没有那种设施。
村口有条河,清澈的河水绕村而过,夏季傍晚的阳光透过村口的老樟树,零零散散照在河埠头上,河埠头边传来的是妇女们捶打和洗搓衣服声音,间杂着她们家长里短的议论声。
身后的湖水不断地溅起水花,那是几个顽童在水里嬉戏……
这种就叫典型的转移矛盾,明明是工业污染破坏了河道环境
却偏偏要说是村民洗衣服污染的,这种无耻的表现证明了某些官员的智商要充值了
印染厂老板赚钱后屁股一呔走了,最后要老百姓埋单!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鱼米之乡……小时候作文中的形象再也回不来了
本来就不好的习惯,还有理了
后人以后看到西施浣纱这个典故,肯定认为古人造假,毕竟河道里根本不能洗衣。
也不叫转移矛盾吧!河里洗衣服本来就不好
河里洗衣服-百姓点灯 哎只恨自个儿是百姓!
治标不治本,搞笑
仍旧很多人在洗
现在禁止洗衣服 其实禁的是洗衣粉肥皂等对河道的富营养污染 古代洗衣服用的是纯天然的皂角和棒槌好伐 这点你们要搞搞清楚
汽车尾气污染大气,也是专家说的,怎么不禁止汽上在马上开呀,真奇葩
丢了西瓜,捡了西瓜之举………………历朝历代中都没有说洗衣服会污染河水之说,到现代化社会竟然成了治理污染的焦点了。洗衣服罚一百,工业污染的企业主应该拉出去枪毙一百回不够。。。
政府管理部门是老虎不怪,怪山,今天听到很奇葩的消息,拆迁小区的河埠头都要做门上锁,不准洗衣服,只有人死了要到河边送活无常才可以开门,话外音(锁了就锁了吧,这活无常没地方送的话就送到想出这馊主意的政府官员家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