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是来自安徽北方农村的一个90后小伙,如今跟妻子两个人在上海浦西的一个菜市场摆摊卖水果,因为胃口好,吃的胖,被周围的熟人亲切地称为“胖子”,虽然是摊位,但他给自己的水果摊起了个很正式的名称:小罗水果店。
早在年前的时候,小罗就跟妻子商量好了,今年过年不回家,因为水果摊刚刚接手不久,很多关于水果的知识还都不熟,还在积累顾客,且冬天是水果淡季,平时生意都很一般,他们夫妻并没有挣到什么钱。而过年的十多天里生意会好很多,他不想错过这样一个挣钱积累顾客和经验的机会。
小罗早年来上海打工,五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换过几份工作,做过服装,卖过烧烤,送过快递,都没挣到什么大钱。做的最久的是快递,两年多的时间,每天起早贪黑收件送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拿的是辛苦钱,常常还会因为丢件自己贴钱。他不想送一辈子快递,后来辞职,就通过熟人介绍盘下了现在的水果摊。
小罗跟妻子小王都是地道的农村人,俩人还是小学同学,之前妻子在一个工厂上班,每个月只能拿到三千块钱,还经常倒班,很累。小罗盘下水果摊后,就让妻子辞职做起了他的帮手。小罗坦言,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读书,如今只能做苦力挣钱。
夫妻俩第一次自己做生意,在村里人眼中,他们自己成了老板,但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比过去给别人打工更累更辛苦,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小罗去进货,妻子看摊位,俩人常常顾不上吃饭,一天站立十几个小时,不能坐,不能睡,要始终面带微笑地招呼每一个顾客。
对于做生意,小罗也有自己的生意经,他的骨子里有农村人的朴实,情愿少挣一点,多送一点,也不想做欺瞒顾客的事情,既然做了,他就想把这件事情做好,做长久,而不是打一枪换个地方。如今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也到了奔三的年龄,他不想再折腾了,想好好把水果这个生意做下去。
对于收入,小罗的妻子小王多有抱怨,除了水果旺季和节假日会好些,像冬天,平时每天只能卖几百块钱,刨除他们每年好几万的摊位费、房租水电一日三餐以及水果成本和损耗,两个人根本挣不了多少钱。她想着自己找个兼职做一下,不然上有老下有小,无法维持生活。
小罗却很乐观,毕竟生意刚做不久,他相信,只要你用心做,诚信、诚实,童叟无欺,等到积累了足够多的老顾客,慢慢会好起来。
如今卖水果的商贩很多,小罗所在的菜场光是卖水果的就有五六家,有些都做了十几年了,而小罗完全是个新手,对于同行的竞争,小罗有自己的办法,他说,我进水果尽量拿好一点的,虽然赚得少,但水果好,顾客就会二次购买,我们不做一次性的生意。
同时,因为是年轻人,学东西快,最近有人找到小罗,帮他在网上也开通了水果店,旁边几家做水果生意十多年的同行,因为都是四五十岁的年龄,玩不好互联网,小罗很重视这样一个机会,网店开通了不到一个月,已经卖出了两百多单。他想走的更远,所以他不想一次赚的太多,只要不赔本就行,为的是积累顾客。
各种各样的水果几十上百种,有的水果小贩只卖十多种利润高的,小罗不这么想,他颇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各种常见的水果他都要进一些尝试,然后再慢慢调整,别人不敢卖的他敢卖;别人打折卖的他正价卖,因为他拿的水果是好的,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是,不仅没有吓跑顾客,反而受到不少人青睐。
小罗的妻子平时负责卖水果,对于往来的每一个顾客,都很真诚地为他们推荐水果,不强买强卖,称水果给足分量,收钱抹去零头,好说话,态度好,他们的摊位开了三个多月,已经积累了不少回头客,不少大妈专门找到他们的摊位称水果。
对于过年回家,小罗说,孝顺父母教育孩子都要花钱,今年一家人都没回老家,父母带着孩子住在浦东,他跟妻子住在浦西,虽然都在上海,但一个月难得见一面,因为卖水果一天都不能休息,每天十几个小时,越是别人放假越是他们忙碌的时候。对父母和孩子,他心里有些愧疚,但为了生活,不得不如此。
小罗的岳父岳母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过年的时候,妻子小王回家接在老家跟着姥姥读书的女儿来上海过年,顺便看看父母,因为年底生意开始忙碌,妻子一年多没回家,回到家只过了两天,就匆匆带着女儿赶回来了。对于父母,她的心里也是愧疚的。
小罗跟妻子结婚很早,十八九岁就结婚了,这在农村很正常。小罗是个大大咧咧的脾气,对很多事情都不会放在心上,而妻子小王是个细心的女人,俩人像很多年轻夫妻一样,每天也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拌嘴,但不会真的闹别扭,吵过之后,第二天该怎么忙还是怎么忙,生意不能耽误。
前几年的时候,小罗因为喝酒出过一次车祸,差点丧命,从那以后,他发誓戒酒,但因为最近做生意,有时候应酬难免会喝几杯,妻子对此不能容忍,总是唠叨,因为小罗每天进货都要开车,妻子担心,但又劝不住,就拉上父母一起劝,不让他喝酒,但小罗还是控制不住。
年三十的时候,母亲打电话要他们回浦东过年,考虑到年初一生意会好些,小罗大清早要起来进货,就没回去,让妻子回了浦东,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又去了浦西。夫妻俩整日忙忙碌碌,一直没回家团圆,年后周边的水果摊都关了回家过年了,只剩小罗一家,但他依然不敢休息。
一家人的吃喝都靠他,他没有多少文化,在城市生活不容易,只能跟别人拼时间,拼精力,拼勤快,之前刚接收水果摊时,小罗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从来没接触过,没有自己做个生意,经过三个月的磨练,如今小罗对于各类水果的进价,产地,营养等都如数家珍。
过年的几天,小罗虽然累,但是每天的收入也不错,他觉得水果这一行可以做下去,因为人人都要吃水果,它不像衣服鞋子今年流行这个款,明年就过时了,水果只要新鲜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买水果。他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做成水果大王,有自己的水果连锁店,而不只是菜场里的一个摊位。
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出外打工,但小罗觉得,人活着还是要有点精气神,要像鱼儿一样,只有不断地折腾扑棱,生活才更充实,也更精彩,每天忙忙碌碌,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意义。所以,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活着干,死了算”,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做事情。
过年的几天,小罗做好的一天卖了五千多,他已经很满足了,但妻子似乎并不满意,她算了一下,他们坐了三个多月,去掉开支,几乎没有赚钱,没有挣的一点钱早上都用来进货了,如此往复,很少有盈余。看到别人一天能卖一万多,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
小罗跟妻子说,你才做了三个月,人家做了十几年,如果你卖了一万多,人家卖了五千多,人家这么多年不白混了?不要贪的太多,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我们一步一步来。妻子有些幻想地说,如果每天都能卖五千就好了。
小罗私下跟我说,很多人都觉得卖水果利润很高,其实都是毛利,如果去掉水果成本、摊位费、房租水电、一日三餐、水果损耗以及两个人的人力投入,如果一天卖五千块,最多也就赚一千块多一点,而平时根本卖不了这么多,像冬天一天能卖一千块都是不错的了,去掉成本,就只能赚两三百块,相当于两个人一个月赚一万块,其实并不多。
周边的一些商户都当着小罗的面夸他妻子会做生意,不像有些商贩,顾客不买就给脸色看,一毛两毛钱都咬着不放,有时候给顾客挑的水果都是坏的,他们是年轻人,是90后,服务的对象基本都是家庭主妇和五六十岁的大妈,他们下不了手去欺骗。
同行是冤家,慢慢地小罗夫妻靠着真诚的服务,质优价廉的水果积累了不少回头客,但也引来了同行的羡慕,甚至是嫉妒,有些同行就恶意竞争,打听了小罗水果的价格后,就降低价格出售,小罗知道后不以为然。他说,他不会那么做,他的水果价格都是经过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定的,短期内不可能随意更改价格,那样他会赔本不说,也是砸自己的招牌。小罗说,我的水果不敢保证价格是最低的,但在整个菜场,我可以说是进价最贵质量最好的。
我过年没回家,闲着没事,就在小罗的水果摊位蹲了一天,摊位上午没多少人,他去送筐进货,妻子就看水果摊,下午开始上人,夫妻俩就一起忙碌起来,有时候甚至忙不过来。我在他的水果摊前转悠,随意拍了几张照片。
小罗说,他还在学怎么摆水果好看,怎么摆更吸引顾客,这些看似没什么,但往往细节决定成败,要把水果卖出去,首先得有卖相,不能随意堆放,要有将就,这样才更容易被顾客挑选。看来,他已经上道了。
临走的时候,小罗似乎有些忧虑地跟我说,明年摊主要涨摊位费,翻一番,他有些吃不消,妻子也不想做了,因为他们这几个月并没有赚到钱,每天的水果损耗很大,而本地人都喜欢吃新鲜水果,坏一点的放久了的都不要,便宜也不要,他们只能扔掉。小罗说,不管怎么说,就是换个地方,也还是卖水果,得坚持下去,不能再折腾了。
希望他在新的一年有好的消息。(文/夕四少,图片/来源小罗水果店)
青苹果
小罗的摊位
甜橙
红苹果
新鲜的大枣
山里红
无花果
葡萄
砀山梨
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