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助力“通信专家”向“信息专家”转型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信息时代的步伐仍在加速。idc2010年5月的数据显示,尽管深受经济衰退的影响,2009年全球产生的信息量仍比2008年增长62%,达到800,000pb,预计2010年该数字将达到1.2zb(1200,000pb),世界将首次进入”zb时代”。
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也推动着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web2.0使信息生产去中心化,大众成为信息创造的主体;移动互联网把信息生产从pc拓展到手机;物联网使信息生产从人拓展到物;移动网络吞吐量不断提高,4g时代将可达到1gbps,移动宽带将逐渐普及,使信息传送随时随地;光纤能力快速提升,光纤接入将成为使宽带发展进入新阶段,降低了信息流通的成本;三网融合将打破广播电视、通信和互联网之间的壁垒,使信息流通更加顺畅;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用户的信息消费的需求。
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十七大报告提出“新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把信息化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2010年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计划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提到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关键技术是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传统it技术已经难以满足要求,云计算技术应用而生。
二、云计算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数据存储和处理、在线事务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低成本、大规模计算的问题,互联网公司于2003年前后率先发明了云计算。
目前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多种多样,其中不乏处于商业目的的概念炒作。中国移动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认为云计算系统是一种把大数量的低成本运算单元通过ip网络相连而组成的超大型运算平台,其核心组成是云计算平台和管理软件。
云计算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大规模:由具备一定规模的多个节点组成的it系统,系统规模几乎可以无限扩大
2、高度扩展性和弹性:系统具备高度的扩展性和弹性,可以以即插即用的方式方便、快速地增加和减少资源
3、资源共享:计算、存储和网络等抽象为资源池,能够同时为多个用户、多种应用提供服务
4、按需使用、按量计费:用户可通过自服务系统按需对所需资源量进行调涨,系统应能够提供使用量监控、管理和计费
云计算是我国it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难得机遇,对于建设创新型、节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1助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
云计算可以提供可靠的基础软件、丰富的网络资源、低成本的构建和管理能力,加速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云计算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孵化创新,缩短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而促进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
2.2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云计算的集中化资源整合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电能利用率。实践表明,较传统数据中心,云计算能够节省约70%的电能消耗,节能效果显著。
2.3发展我国云计算工业,保护中国的数据安全
目前,我国大量互联网数据被聚集在北美的数据中心上,国家的数据安全以及国民个人信息隐私的安全令人忧虑。借助云计算,我国将可能用较低的投入、较快的速度来创建自有的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提高对世界知识总量的拥有率、转化率和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