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六个多月,睡觉前一直抓耳朵,晚上睡着我不知道都把耳朵抓破了,这是怎么回事?
小宝宝抓耳朵非常常见,很多家长都担心宝宝是中耳炎,而事实上单纯地抓耳朵多与中耳炎无关。
宝宝抓耳朵最常见的有2个原因:
第1个原因就是耳朵上的神经还是比较丰富的,宝宝某一次抓到耳朵后觉得舒服或能使自己安抚,所以宝宝无聊时、不开心时、开心时或安抚自己睡觉时都会出现抓耳朵的现象。
第2个原因就是与出牙有关,宝宝一般是6至9个月开始出牙,而出牙前后和出牙期间宝宝的牙龈就开始不舒服或疼痛,这种疼痛或不适感会通过下巴释放到宝宝耳朵那里,宝宝会觉得耳朵不适就会表现为抓耳朵。
宝宝患中耳炎时一般会有发热、耳朵疼,宝宝抓耳朵时会有哭闹的表现或不愿意让人碰耳朵。
所以如果宝宝除了抓耳朵外没有任何其它不适的表现,那多是正常的现象,由着宝宝抓耳朵即可。
这两天宝宝老是吐舌头,没事吧?
小的宝宝吐舌头很多时候不是严重的事情,并且宝宝能把舌头吐出来说明宝宝的舌系带是不短的,可以把舌头伸出口唇外。
有物体碰触宝宝嘴唇时,舌头会自动向外、向前移动的现象,称为推舌反射,利于喂奶,但不利于喂辅食。通常在宝宝4-6个月左右消失,也是宝宝添加辅食的条件之一。
爸妈要特别注意:小宝宝出现推舌反射,并不意味着他不爱吃这种食物,而是传递了一个信息——宝宝还没准备好添加辅食呢!
吐舌头还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就如宝宝天生喜欢吮吸一样,吐舌头和用舌头舔也是宝宝的一种本领呢。
所以,如果宝宝除了吐舌头外,没有任何其它行为方面的异常,体格增长和运动的发育也都是正常的,那宝宝吐舌头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也多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自行消失。
但是超出正常限度的吐舌、伸舌,或伴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则提示疾病的存在。宝宝吐舌、伸舌异常,该往哪些方面考虑呢?
唐氏综合征:
当然,宝爸妈不能仅仅根据舌头伸出口外,就怀疑宝宝是唐氏综合征。目前孕期的唐氏筛查已十分普及,无须过于担心。
但要是发现宝宝有嗜睡、喂养困难,动作发育和认知发育迟缓等现象,同时又有“眼距宽、鼻根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舌胖且常伸出口外、流涎多、身材矮小,头围小于正常”等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
舌头畸形:
舌头过长、舌系带异常、口腔小等原因,也会导致宝宝经常伸舌头。
例如,先天性或后天形成的“巨舌症”,就会造成舌头外露。导致“巨舌症”的病因又很多,包括贝克威思·威德曼综合征(先天性过度生长的疾病)、肢端肥大症等。
这种类型的伸舌头,通常稳定而持续,不会因为宝宝的情绪变化、喂养情况而明显改变。有这种情况,也建议及时就医。
生理原因:
因感冒鼻塞、鼻甲肥大等原因,宝宝也会出现张口呼吸,容易经常性伸舌头。
如果是感冒鼻塞,可以用生理盐水洗鼻,或使用加湿器,缓解症状,具体诊治要咨询呼吸专科医生。
如果没有明显的感冒鼻塞,但宝宝仍然习惯性张口呼吸,建议找耳鼻喉科医生诊治。
宝宝睡觉时喜欢挠肚子
如果宝宝就是睡觉时喜欢揉肚子,也没有任何其它不适表现,那这种揉肚子可能是宝宝自己安抚睡眠的一种方式,宝宝通过揉肚子能使自己安抚或觉舒服,从而把自己安抚睡着。
如宝宝除了揉肚子外,没有任何其它的表现,那就是正常的现象,也不需要特别理会。
宝宝1岁11个月,这段时间总咬指甲,都咬的秃了,她会不自觉的就咬,该怎么呀?
宝宝咬指甲多是自我安慰的方式之一,与缺钙或缺微量元素没有直接的关系。
让宝宝不咬指甲的最佳方法是:父母尽可能不要注意宝宝咬指甲的动作,因为父母越关注宝宝咬指甲的动作,那宝宝可能就会咬的越频繁。多关注一下宝宝其它积极良好的行为,当宝宝努力不咬指甲时,要鼓励、表扬宝宝。
另外,父母平时要多陪陪宝宝,关注一下宝宝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害怕什么,让宝宝觉得有人陪伴和安全。
如果孩子每次都把小手的指甲咬的秃秃的,有时候还会发红、流血,宝宝可能是犯了指甲癖,这是缺锌的一个症状。
指甲癖和婴儿三个月前的咬指甲不是一回事,弗洛伊德和阿里克森所说:早期婴儿的口部运作是心理的核心。吃手是婴儿开始认知自己的开始。在3岁以后这个行为会消失。
via家庭育儿
宝宝还是有很多事情的
这些方面还是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