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5项非遗名录申报“国遗”


昨天,从市非遗中心获悉,我市5项非遗名录经省文化厅审核推荐,正积极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这5项非遗名录均为民俗类和传统技艺类项目。
去年4月,我市启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为期数月的时间里,全市非遗工作者分阶段针对预报项目开展了实地考察、座谈研讨、专家指导、申报培训等大量工作,并初步拟定参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随即,经省文化厅审核,海盐县的海盐骚子,海宁市的潮神祭祀,嘉善县的嘉善淡水捕捞渔俗、京砖烧制技艺,桐乡市的桐乡蓝印花布最终成为第四批“国遗”名录参评者。
“尽管此次最终申报的非遗名录只有5项,却是从17项初选项目和8项复选项目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所有参评项目都严格对照申报标准进行了自我审核和专题论证。”市非遗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选的5项非遗名录均分属于民俗类和传统技艺类。其中,海盐骚子、潮神祭祀、嘉善淡水捕捞渔俗为民俗类,京砖烧制技艺、桐乡蓝印花布为传统技艺类。
“这5项非遗名录集中在民俗类和传统技艺类,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这些非遗名录都有着非常清晰的地域特性和非常明显的文化特色,其保护和传承体系也较为完善。”市非遗中心主任王晓初表示,不同于市级、省级非遗名录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嘉兴此次推出的5项名录其项目本真性尤其突出,在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中保留了许多原汁原味的风情和韵味,是我市富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从现有的‘国遗’名录看,民俗类和传统技艺类项目所占比例已达30%以上。在今年评选后,这一比例可能还会有所上升。”王晓初表示。
据了解,我市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4项。在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桐乡蚕桑生产习俗即归属于传统技艺类,而海宁皮影戏则归属于传统戏剧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宁皮影戏、硖石灯彩分别归属于传统戏剧类和传统美术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则有2项传统音乐类嘉善田歌和平湖派琵琶艺术,1项传统舞蹈类海盐滚灯,1项曲艺类平湖钹子书及1项民俗类含山轧蚕花。而在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网船会和嘉兴端午习俗为民俗类,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为传统技艺类,嘉兴灶头画为传统美术类,掼牛和高杆船技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类。
据介绍,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在今年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前公布。届时,嘉兴非遗“国宝”队伍或将再添“新兵”。
来源:嘉兴日报

五芳斋还是嘉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