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陈润儿作《政府工作报告》
“
1月24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上午9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宣布,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与会人员全体起立,会堂内响起雄壮的国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省长陈润儿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省长陈润儿谈及了河南省过去5年的工作回顾、今后5年的目标任务和2018年重点工作。其中,有关郑州的元素都有哪些呢?小编都为你准备好了!
过去5年工作回顾中的“郑州成就”
▲一列动车组列车从郑州东站附近纵横交错的高铁线路中穿过。新华社图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
基础能力不断增强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一批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获批实施。
●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建设,郑徐高铁和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通车运营,郑州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运,信阳明港机场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连通所有县城,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工作人员在郑州航空港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组装手机(2017年12月7日摄)。新华社图
扩大有效需求
●郑万、郑阜、郑济、太焦、商合杭高铁河南段建设进展顺利,郑州南站开工建设。
●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2017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3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1025亿元。
▲市民在河南郑州“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购物(2017年12月8日摄)。新华社图
▲在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作人员使用大型门吊为中欧班列(郑州)装载货物(2017年8月2日摄)。新华社图
持续扩大开放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三期、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行,郑州经开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建成水果、冰鲜水产品、进境粮食等8个功能性口岸,数量居内陆省份之首。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实现每周18班全货机满负荷运行,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24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3万吨,跃居中部地区“双第一”,均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过1000班,实现每周“去八回八”高频次运营。
▲机场工作人员在新郑国际机场卸载欧盟货机上的商品(2017年12月7日摄)。新华社图
大力推进创新
●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和机构,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达到14家,新建院士工作站163家、达到292家,新增国家高新区2家、达到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6万家。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龙子湖智慧岛入驻大数据相关企业超过100家。
▲郑州郑东新区夜景。新华社图
深入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
●科学编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启动郑州大都市区规划建设,支持洛阳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增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主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重点产业带、城际轨道交通、生态走廊等加快建设。
▲市民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体育公园便民服务中心打乒乓球(2017年12月8日摄)。新华社图
加快发展公共事业
●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明显增加,“全面改薄”任务超额完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实施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挂牌开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正式运行。
2018年重点工作中的“郑州元素”
调整优化结构
实施“万家企业上云”,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发挥好中国(郑州) 产业转移系列对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作用,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郑万高铁万吨t构桥横跨京广高铁转体成功。新华社图
扩大有效投资
启动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完成郑万、郑阜高铁河南段铺轨工程,加快郑州南站和太焦、商合杭高铁及蒙华铁路河南段建设,争取郑济高铁濮阳至济南段开工建设。
▲市民在河南郑州郑欧班列进口商品展示中心购物(2016年8月18日摄)。新华社图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赋子各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全面落实160项改革试点任务,深入实施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专项方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郑州一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争取洲际客运航线开辟、签证便利业务常态化等事项实现突破;推进“陆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中欧班列(郑州)运营水平;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电子世界贸易组织核心功能集聚区。
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拓展口岸功能,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机制,引进大型物流集成商,推动飞机租赁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功能。
办好第十二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活动。
▲一列中欧班列(郑州)正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出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017年8月2日摄)。新华社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夯实发展战略支撑
以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持续打好开放牌、念好人才经、下好改革棋、唱好协同戏,推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促进“三个融合”
支持中央驻豫各类科研院所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成果就地转化,积极对接中科院、“双一流”高校、央企研究机构等大院名校,鼓励其在豫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新型高端研发平台,加快郑洛新·中关村双创基地和自创区硅谷创新中心建设。
▲俯瞰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商业中心(2017年9月2日摄)。新华社图
▲中原城市群一览图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
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区建设。
加快健康中原建设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推进城市“两场三馆”和省体育综合体建设,筹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办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推进文化高地建设
加快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省科技馆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发展规划,支持太极拳等项目申遗。
办好群众急需、普遍受益民生实事
加快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支持郑州开展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
强化公租房保障,将符合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青年人才,以及其他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保障范围。
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力争新开工50万套;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4万套。因城施策做好房地产市场稳定工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郑州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