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每年吸引着大量社会在职人员和在校应届生报考。今年有单位名称发生了改变,国税地税合并、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对此在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中会有什么变化呢?
国税、地税合并
6月15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及计划单列市的国税局、地税局正式宣告合并,36个省级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标志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迈出阶段性关键一步。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一直有很多考生很担心国税地税合并之后会有什么影响?招录人数会不会大幅度降低?毕竟国税一直是国考的用人大户,岗位数量接近国考一半。
我们来看2018年国考的数据,2018年国考共有544个招录机关发出招录计划,共招录16144个职位,28533人。下面是2018国考各系统招录人数对比:
根据2018国考招考情况,国税局延续了历年的传统,成为第一招考大户,其招录的人数为17701人,占招录总人数62%,其次为公安系统,招录人数为2081人,再次是海关,招录人数排第三。国税62%的招录占比让大家感到焦虑和担忧也很正常。
国税、地税合并的影响
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对于考生而言,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没合并的情况下,因为国税营改增后业务量增加,所以编制比较多。合并之后两个税务机构职能重组,人员必然会大量溢出,因此人员减招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可能完全不招,毕竟国家的公务员政策,各单位还是要不断更新新人的。
国家的这种政策从提出到具体的实施还要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考生需要随时关注政策的变化,加强了解。
那今年的招录人数会不会减少?从各个渠道的消息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可能导致2019年国税招录人数有所减少,那将意味着考试竞争加大,上岸几率减少,国考的形势将越加严峻。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
小编不得不再告诉你们一个扎心的消息,银监会和保监会也合并了。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此外,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的影响
这一次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在国考上是否有什么变动?
首先,银保监会成为一个部门,这预计在2019年招聘形式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两部门的往年考试内容不做大的变动的,比如还会考核行测、申论两门公共科目,对于部门的专业知识还是需要考核的,更多的不是像以往那样分专业考核,而是增加部门职能的专业科目来进行考察了。
其次,银保监会由2合成1,这从招聘人数上必然或有减少,这主要体现在招聘岗位的数量,这两个部门的人数要求肯定是有所减少的。
最后,就是大家更关注的职位发展前景。合并之后,各部门的职责更明确和专业,在晋升机制上也会有进一步的规划,比如监管干部3年一升,科员到副主任等等,不同级别直接的架构更明确些。虽然说这两个消息听起来觉得公务员开始越来越来难考,只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准备。
大家也比不必太过悲观,也是有好消息的。比如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的岗位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设置愈加科学合理,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的岗位越来越多,因而越来越受到应届毕业生群体的青睐。国考市(地)级以下职位多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这些岗位多数不限制基层工作经历,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报考。乐观一点,我们也不要把目标只放在国税或地税上,还有其他更大的选择空间,最重要的是增强自身的实力,以不变应万变。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选出心仪的职位?
第一步:收集基础信息——寻找现实冷门
1、职位条件设置。包括身体条件及执行的体检标准、专业及学制、执业职格证书、语种、政治面貌、基层工作经验、服务期限等,这些信息能反应后期的资格审查、体检、体能测试、政审所面临风险,当然,风险高机遇也大,高风险职位容易爆出冷门。
2、考生数量信息。包括区域内毕业生总数和应届毕业生数。可以预测区域职位招考冷热程度,对不限定考试区域的考生在区域选择上有帮助。
3、各专业职位数量和考生数量信息。可以预测各专业职位本次招考的冷热程度,对具有多学历层次、多学位的考生选择报名有帮助。
4、区位优势及基础状况。包括交通、经济水平、人口状况等,可预测区域职位冷热程度,对不限报考地区的考生有帮助。
5、历史招考记录。往年地区招考中职位调整情况、开考比例、录用人员笔试成绩水平等,可以反映区域职位受重视程度。
第二步:洞察考生心理——避免心理冷门
1、主导整个报名趋势正常心理:“回家”心理,即回原籍或者结婚所在地工作。“求稳”心理,根据自身实力作一定的保守估计,倾向招录人数多的职位。“上进”心理,即能力强考生会选条件好的职位。
2、爆出冷门的几种非正常心理:担心条件苛刻的职位有猫腻,担心条件好的职位人多竞争大,“刷人数”来吓退观望者(此行为违法),观望考试部门发布的报名人数统计信息最后同时报名。
第三步:确定选择原则——避免拥堵
1、专业选“专”不选“泛”。由于高校设置的专业太多,很多考生参加人事考试时专业不对口,最终被迫选择不限专业或允许相关专业的职位,使不限专业的职位几乎没有冷门,考生如果有符合专业的职位,可以考虑走专业道路;2、学历层次选“高”不选“低”。由于中高等教育结构呈“金”字塔型,学历层次越高符合条件的考生必然越少,特别是要求学位的职位,非全日制的考生即使有学历也可能被拒之门外;3、优选要求工作经历、资格证书、政治面貌等苛刻且自身条件符合的职位;4、在同专业职位较多情形下,淡化拟录用人数多少。招录人数少的职位考生总量少,遭遇高手的可能性会小些,而且这种职位可能出大热门和冷门。而招录人数多的职位几乎没有冷门出现,而且这里面遭遇考试“高手”的可能性大,对成绩不拔尖的考生难有偶然的机会。
第四步:参考官方报名人数统计——及时调整职位
报名人数统计信息每日固定时间统计发布,并非报名截止前的动态信息,最后一天的报名人数统计信息往往不发布。考生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多数会观望到最后,因此,最后一天报名人数会出现“井喷”。如果一个职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拟录用人数的比例在10:1-30:1的范围内,应该比较正常,这种职位最终报名人数比例不会有很大变化。对比例在10:1以内的职位,一定要仔细分析低比例的原因后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避免“大冷”后遭遇“大热”的情况。
第五步: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报名时机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一般是六天左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考试报名结束前2日内。因为多数考生期待官方在报名结束前发布的报名人数统计信息来参考,又担心到最后时遭遇网络拥堵和资格审查未通过而无法再调整。对所有考生而言,如果官方在报名期间不发布报名人数信息统计,大可不必等到临近截止时报名。对于在结束前要公布报名人数动态信息的地区,建议考生等到公布后马上开始报名,而且要选择网速快、人数少的时段快速填写提交,否则可能就连网页都进不去。